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区 域 >> 政策 >> 浏览文章

山西省稷山县太阳乡:“三个一公里”蹚出农村社会治理新路子

2022-05-30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太阳乡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以及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为统领,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强化党建引领,立足实情,创新探索,坚持“三措并举”,积极主动实践,努力蹚出一条“三个一公里”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打造“2+N”阵地体系,迈出“一站式”服务的“最先一公里”。坚持“重在应用、贵在实用”的原则,着力打造了“2+N”乡村两级社会治理阵地体系。“2”就是乡级建立了便民服务和矛盾纠纷调处“两个中心”。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高效服务,形成了“集中办公、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工作模式,真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两个中心共受理群众办理低保、转团关系、计划生育等业务事项1900余件,接受法律咨询、政策咨询等25次。“N”就是全乡19个村全部依托村“两委”办公场所,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矛盾调解、心理咨询、法律服务、视频监控、群众接待、治安巡逻等职能全面涵盖,真正打造农村社会综合治理服务的“前沿哨所”。“2+N”阵地体系的打造为全乡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的“阵地保障”。

构建“三联动”组织架构,走好“保姆式”治理的“中间一公里”。坚持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构建干部群众、综治网格、司法队伍“三联动”组织体系。一是干部群众“集结”联动。牵好各村党支部书记“牛鼻子”,引领各支部书记组织联合干部群众规范化组建团委、妇联、民调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巡逻队等基层组织,夯实群众自治力量。特别是民调会,党支部书记担任会长,注重吸收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驻村律师、民警参与民事调解,并实行“一月一例会、一季度参加一次乡例会”制度,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二是司法力量向“下”联动。19个村“一村一警”、“一村一律师”全覆盖。19名驻村民警、7名法律顾问严格落实“一月一走访、一值岗”活动,在宣传法律法规、指导治安防范、监管重点人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多网合一”高效联动。高效整合政法综治、民政、劳保、安监、计生等20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坚持“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原则,科学配置网格力量,19个村分别组建“网格长+网格员+网格辅助员+网格志愿者”的网格队伍。全乡网格长19名,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员53名,网格辅助员255名,网格志愿者486名,每个网格辅助员包联不超过50户,全乡共包联10715户。网格辅助员作为网格系统最小单元,严格落实日巡查、周汇总、月分析、季研判制度;网格长对网格员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指导和督促,对全科网格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统筹,确保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员互动、问题共处,真正做到了“人在网中管、事在网中办、问题在网中解决”。“三联动”组织体系实现了“点对点”精准发力,让群众的事情有处找、有人办,真正为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运行“1+X”矛盾化解机制,跑完“订单式”处置的“最后一公里”。为了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乡一级重点推行了“1+X”矛盾多元化解机制。“1”是“一”门受理。乡综治中心专人专班制,集中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造册登记。“X”是分类化解。根据受理的信访事项,分类建好台帐,并由乡党委书记或政法委员批转给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土地所、经管站、民政办、司法所等职能部门调查处理。对较易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包村干部配合村“两委”抓处置;对一般性的矛盾纠纷,由包片领导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抓处置;对复杂的矛盾纠纷,召开信访接待调处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成立专案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参加,聘请法律工作者进行法律指导,集中化解。今年以来,乡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18起,村级矛排中心接待群众来访25起,共计43起,已化解40起,3起正在调解,没有发生一起赴市进省到京越级上访事件。

文/山西省稷山县太阳乡人民政府 白秋红


0
上一篇: 西安高新区:21条举措全力稳经济促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