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政务 >> 浏览文章

7.3%!保定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河北第三

2023-02-22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2月21日,河北省保定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关情况。

2022年,保定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

一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根基全方位夯实。保定粮食生产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新建高标准农田43.7万亩,“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产品市场供给充足有力。二是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四个不摘”要求落地实施,主要政策保持稳定,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市始终保持“零致贫”“零返贫”。三是都市农业发展全面提速。项目建设居全省前列,农业大招商签约引资额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发展全省领先,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中央厨房预制菜产业联盟,在全省率先出台“菜八条”,形成了3大品类、6大园区、100家企业的发展格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成立都市农业创新研究院,引进省食品实验室,召开全市都市农业创新发展大会,首批51个博士农场签约落地。四是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高碑店市、高阳县、蠡县、安国市入选中国数字乡村百强县。五是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完善。“五位一体”组织架构实现全覆盖,平安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村级议事协商机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实现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50%的目标任务。六是示范创建全面开花。成功申报创建6个国家级示范(试点)和17个省级示范(试点)。在河北省首个开展乡村振兴五项评选活动,评选出50名最美新型青年农民、最美基层干部、最美村庄、最强乡镇农业产业园和100个最强村级农业特色园。七是农业农村指标稳中有进。2022年保定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增速5.2%,一产增加值增速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均居全省第3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保定各项事业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做好今年乡村振兴工作至关重要。

第一,抓好头等大事,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在1000万亩、400万吨以上;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70万亩,争创国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市级试点”;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支持中国农业大学涿州教学试验场建设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项目,促进高端前沿科技成果在保定落地转化。

第二,促进农民增收,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基础。探索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力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达到50%,100万元以上的达到20%。实施龙头企业腾飞行动,支持壮大一批规模大、发展快、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品牌电商闪亮行动,构建“1+N”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体系,宣传推介“直隶田园”品牌,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实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行动,压实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大力推动产业富民,县级发展农业科技园,乡级发展农业产业园,村级发展农业特色园,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园”格局。实施数字农业引领行动,推进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构建22个县(市、区)农业农村数字农业应用平台,打造35个数字农业示范应用场景,在定兴、望都、涞源等建设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区。

第三,抓好双轮驱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活力。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推动河北农大5大场景、20项战略合作协议落地。深化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模式,加强与百农国创合作,进一步加大博士农场创建力度,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加快农业装备关键技术攻关。二是深化农村改革。用好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成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指导望都县、徐水区做好省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保定小院”建设,探索打造“我在保定有院落”“保定有个小院在等你”等新场景,撬动乡村振兴新支点。

第四,抓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村庄公共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二是推进示范创建。推进阜平县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推动易县狼牙山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统筹推进8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67个示范村建设,优化提升40个以上示范区建设。打造2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各县(市、区)重点培育至少1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支持水电路气讯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县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加大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四是推进乡村治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激励引导村民积极参加乡村治理。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编辑  张军红)


0
上一篇: 河北省宁晋县委书记深入大陆村镇调研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