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河北讯 2021年元月,燕赵大地疫情死灰复燃。病魔面前,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伟大,此时此刻,正有一群人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家人筑起防护的堡垒。
“与奋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相比,我的工作并没有那么困难和辛苦,但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疫情战斗中,人人都是战斗者。作为党员更要起带头作用,迎难而上!”今年38岁的苏建朴已经是有着18年党龄的党员了。在得知要成立“平安之家”隔离服务中心时,他舍小家、顾大家,第一时间主动请战参与一线工作,承担“平安之家”隔离服务中心的综合协调工作。
争分夺秒,抢建设促保障
1月11日晚7点,苏建朴第一时间赶到隔离点,仔细踏查楼梯设置、房间排布、监控系统使用等情况,与卫健局、县医院着手“三区两通道”划分工作,指导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结合任务需求与专业要求完成了8个专项工作组方案起草工作,实现了“扁平化”指挥管理;在隔离点悬挂党旗,以党性凝聚抗疫攻坚合力;同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工作人员连续作战至凌晨2点,完成了所需230间房间的环境消杀及14样生活必需品摆放工作……一切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所有工作人员密切配合下,仅用7个小时就完成了隔离点前期所有建设工作。
隔离人员王某通过微信告诉融媒体人员:“来之前,心里非常忐忑,很怕被安排隔离的地方脏乱差,来之后才发现,这里不仅干净整洁,还有地暖、空调、独立卫生间,而且为我们准备的都是全新的日常生活用品,真的是太贴心了。”
守土尽责, 锤炼责任担当
由于工作时间紧、人员较多,转移群众密接、次密接划分、年龄构成等相关信息严重缺失。为确保接收的隔离人员信息准确无误,他第一时间与各隔离区医护人员碰头,研究隔离情况下的信息采集方案,确定了“建立微信群+现场采集”的工作方案,并与医务人员一道提前到指定接收地点等候,清点隔离人员数量。
随着隔离人员陆续入住,他又配合医务组的工作人员逐一摸排隔离人员的情况,次日凌晨3点顺利完成全部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完善了隔离点人员情况、垃圾处理、环境消杀、废弃物清运等台账信息。他知道隔离人员来时没有吃饭,提前就联系食堂准备饭菜。
做完这些已经是凌晨4点了,他顾不上休息,又去查看周边环境,联系融媒体中心设计制作抗疫条幅、标志牌、喷绘板等,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浓厚氛围。从1月11日晚7点进驻隔离点后,他连续工作了32个小时,直到13日凌晨3点才有时间休息会儿。
细致入微,凸显宁晋温度
“来之前真的没想到,这里环境整洁、饭菜可口,每天都不带重样的,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这是被隔离人员王女士在微信群里发的。
为了让大家能吃得舒心、吃得放心,苏建朴及时与后勤工作人员沟通,督促食堂严格执行厨房环境卫生管控各项要求,“每人份”盒饭以食品袋分装方式配送,避免交叉感染。后厨按照清淡营养、品种多样的原则,每天为隔离人员精心搭配三餐。同时,隔离人员有特殊饮食习惯或者爱吃的东西时,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下,他都会尽力去协调,满足大家所需。
夜深人静时,他还在值班。自从来到隔离点后,他每天都工作14个小时以上。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工作繁忙而琐碎。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他还当上了隔离人员的“勤务员、劝导员、安全员”。大到一张床、一件防护服,小到一块香皂、一根数据线,他都主动热情地去帮助沟通解决,尽最大努力满足隔离人员日常需求。遇到对隔离观察政策不理解、有抵触情绪的人员,他都耐心细致地劝导和进行安抚。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各不相同,类似服务还有很多,他都会想办法尽力满足,默默坚守、用心服务。
当融媒体人员问他,“至于做到这么细致吗?”他说道,“隔离人员来到这里,肯定不习惯,甚至有抵触情绪,我们能做得就是最大限度的服务和照料,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不孤独、不寂寞。”
泰山可倚,尽责任方进步
每天在忙碌的工作完成后,他时常会想起父亲、母亲的叮嘱,“儿子,在那儿注意安全,要按时吃饭”往常唠叨的母亲每次在电话里都是简单地叮嘱,他知道父母对他的牵挂。当他和家人视频时,听到家人说:“在那儿怎么样?家里你不用担心,安心工作”他心里都感觉很是愧疚。工作人员在与他交谈时了解到,他最担心的还是在石家庄上学的女儿,由于疫情管控,学校集中居校隔离,不能探望也不能回家,他心里很是担心。在一次通话中女儿得知爸爸在隔离点工作时,女儿对他说:“爸爸不用担心我,我在学校很好,我们都是在为疫情防控作贡献。”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成为苏建朴最强大的后盾。
工作还在继续、战“疫”还在进行,像苏建朴一样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前沿,把自己投身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战场,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巨大力量,以实际行动筑牢了疫情防控“红色堤坝”,真正做到了“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他们团结并艰辛的付出,必将成为这场战“疫”中的最美身影。(图、文/田龙 宁晋县融媒体中心 王刘迪)
责编:田婷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