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跑回户籍地,在小区就把证办好了,对这个服务必须点个赞!”江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古楚街道古楚名苑小区住户刘雪娇高兴地说。刘雪娇常住古楚街道,户籍地却在南蔡乡,原本要回户籍地才能办理的生育服务证近日在居住小区当场就办好了。这是宿迁经开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群众居住地和户籍地不一致现象愈加突出。而部分民生服务还需要到原户籍地办理,甚至需要多次在居住地和户籍地之间奔波。为扎实有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宿迁经开区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求作为第一准则、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以“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为落脚点,打破地域、形式、网络等约束,采取“审批服务下沉、服务窗口前移、区域通办先行”三步走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种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
按照“法人事项不出区、自然人事项不出乡”的原则,宿迁经开区将群众高频办件的21项行政权力事项由区级受理审批下放至乡(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受理,并推行“一件事”改革,行政许可类事项承诺时限压缩91%、即办件率达83%。“比如群众开饭店,以往需要分别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往返多个窗口重复提交材料,一般需25个工作日以上。推行‘一件事’改革后,群众只需提交一次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古楚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介绍说。
围绕公共服务事项,宿迁经开区将原本由乡(街道)办理的52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社区)办理,保障群众就近办。居民可到全区任一村(社区)便民服务窗口申请办理相关事项,不受原户籍所在地限制。“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社区),实现了将公共服务事项解决在家门口,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古楚街道朱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臧毛说。
宿迁经开区梳理民政、卫健等2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统一受理条件、审批流程、办理时限等要素,异地受理、内部流转、属地办理、限时反馈、结果互认,打造“村(社区)为前台,乡(街道)、部门为后台”的“区域通办”模式,精简材料40%、压缩时限30%、解决审批差异性问题13个。截至目前,全区共设置“区域通办”窗口64个,完成“区域通办”事项办理428件。
文/江苏宿迁市经济开发区 许梦颖 章世荣 卢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