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首,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区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香炉山隧洞作为整个工程的瓶颈咽喉段,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技术难度大,具有“变形洞段不确定、变形时间不确定、变形规模不确定、变形部位不确定”的特点,“三多三高两活跃”成为工程项目的施工难点,多项施工技术属TBM隧洞施工首次实践。
——采访手记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Ⅰ段施工3标位于大理州鹤庆县松桂镇境内,线路长约26.542km(其中TBM掘进总长度为20.802km,钻爆段为4.845km,双孔U型渡槽595m),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标段隧洞采用无压输水、断面为圆形,设计流量135m3/s,设计纵坡1/1800,线路桩号为(DLⅠ36+800~DLⅠ63+342)。2018年10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合同工期2922天,合同造价28.3377亿。
6月18日至19日,记者来到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承建的大理I段施工3标。这些天,隧洞内工人师傅忙碌的身影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的苦衷都是围绕安全施工和工程进度,局外人难以理解。
安全总监谢道旭坦言:“解决安全隐患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状况,安全问题经常让我睡不好觉。”掘进队副队长檀保卫说:“TBM硬质岩石掘进机300多米长,重达2050吨,做好维修保养是我们完成任务的首要任务,巡查一刻也不能放松,机械一旦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掘进班班长穆家有:“在生产一线当班长,人员流动大,危险系数高,必须做好传、帮、带。滇中引水3标项目是我从事工作以来遇到的最难干的项目,目前TBM正处于高地应力极严重变形段,必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抓好生产,做到在岗一分钟 安全六十秒。”
还有TBM主司机吕鹏芳,被隧洞内岩石渗水打湿衣服在吹风机旁吹晾衣裤不知名的工人师傅,还有很多很多……
软岩大变形问题是施工中最大的难题,施工团队采取超标准加强注浆稳固围岩、缩短钢拱架间距、刀盘扩挖、增加喷砼厚度等措施,然而这些常规举措并没有阻住钢拱架折弯、挫断变形,工字钢成了麻花形,付出巨大的艰辛却遭遇自然界无情的挤压,日进尺刻度仅停留在三四米,有时TBM踩下“刹车键”,进度成零。
“三多三高两活跃”是隧洞工程项目的显著特点及难点。其中的“三多”即不良地质多、工艺工法多、技术难题多,“三高”即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高地震烈度,“两活跃”即活跃的地下水环境、活跃的大断裂。谈起香炉山隧洞施工期间遇到的一个个难题,项目部书记杨良荣感慨良多。
滇中引水工程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民生工程,而大理I段施工3标是全线控制性工程。由于施工难度巨大,香炉山隧洞又被称为“三边工程”(边科研、边试验、边施工)。香炉山隧洞作为整个工程的瓶颈咽喉段,项目部着眼隧洞施工安全和关键线路控制段,及极具挑战的特长高埋深复杂地质考虑,在开工初期,便通过院士专家咨询会、适应性分析技术专题会及两次TBM针对性设计联络会,从定型设计到制造下线历时11个月,于2020年5月8日,应用于香炉山隧洞。这台堪称为世界引调水工程最大直径首台大国重器——“云岭号”TBM,在德阳设备总装基地整机成功下线,并在香炉山隧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20年11月20日, TBM调试掘进至桩号X7K1+806处时,受全填充溶蚀构造和大倾角张裂断裂破碎带交织地质的影响,隧洞前方及拱部范围出现一充填散土夹块石溶腔,掘进过程中掌子面和隧顶溶腔充填的大块孤石不断垮落,在掌子面形成斜面溜坍体,往掘进方向延伸长度最大约6m,隧洞拱部形成空腔,塌腔可见高度最大约10m,泥夹大块孤石卡在刀盘刮渣口位置,造成刀盘频繁被卡,TBM掘进受阻。在人工对刀盘舱内、刮渣口位置泥渣进行清理后,TBM尝试掘进0.3m再次被阻停机。为攻克极端不良地质段施工难题,保证TBM安全、顺利掘进通过,项目部成立了专项攻坚小组,积极研究施工方案和组织现场施工。
项目部经理徐鹏祖总结出了“三抓”经验:
抓好实施地质探测,对地质情况问诊把脉。TBM受困期间,组织人员对TBM掘进位置地表地形地貌进行实地踏勘,利用TBM搭载的超前钻机和配备的潜孔钻机,分别自顶护盾、底护盾后方对隧洞前方围岩实施了超前地质补充钻探,并邀请山东大学超前地质预报团队对TBM前方隧洞围岩实施三维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具体判断不良地质段的分布和规模,以便及时掌握地质情况。
抓好组织方案研讨,群策群力对症下药。针对不良地质段施工,项目部多次召开方案研讨会,并联合业主、设计、监理方多次召开施工方案专题会,结合地质实际状况,制定了以超前地质预报信息为指导,掌子面、隧洞拱部、底部超前注浆加固,围岩出护盾后紧跟初支结构加强施工的针对性方案,以对该段不良地质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保证TBM顺利掘进通过。
抓好领导带班,强化方案落实。工作中始终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切实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积极深入现场,从管理、技术、施工组织上进行优化和调整,进入TBM刀盘内察看掌子面及刀盘范围溶腔发育情况和刀盘被卡情况,并根据TBM掘进参数和出渣情况,研究和掌握该段不良地质围岩的灾变机理和TBM施工的受困成因。针对不良地质段施工,由项目经理、副经理组织项目攻坚小组每日早晚召开碰头会,对当天、当班施工情况进行总结,对下班施工任务进行部署,组织现场施工人员鼓足干劲、奋勇争先,力争TBM早日解阻通过不良地质段。
通过对掌子面、隧洞拱部、底部超前注浆加固,对该段不良地质进行有效处理,历经79天的艰难施工,“云岭号”TBM顺利掘进通过了巨石充填型特大溶洞。目前,“云岭号”TBM掘进达4.85km。
掘进队队长李俊卯回忆,在近期长达数月的软岩大变形影响下,TBM掘进降效达30%,而支护量成倍增加。局部围岩收敛变形侵限达190cm,底部隆起达145 cm ,“云岭号”TBM受软岩大变形影响再次按下“暂停键”,现场施工进入到‘支护—变形—拆换—支护—再变形’的循环之中,由此拉开了攻克软岩大变形阻击战的序幕。
这时,李俊卯话锋一转,充满信心地说:眼下,我们根据软岩大变形具有“变形洞段不确定、变形时间不确定、变形规模不确定、变形部位不确定”的特点,正在采用抗放结合的方式进行撤换拱、打设锚索、增大工字钢型号、方钢等方式,积极寻求最佳解决措施,在困难、挑战面前探寻破冰之路。
(图、文/《春城晚报》主任 记者 尚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