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提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时指出一个问题,即为官不为,担当精神缺乏,强调要促使干部解放思想、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初衷。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又鲜明指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不是把人管死,让人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搞成暮气沉沉、无所作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过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着力解决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提振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以“干部敢为”的精神强担当。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四个敢”中,“干部敢为”是决定性因素。要全面营造“干部敢为”的浓厚氛围,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综合效应。围绕“四个敢”特别是“干部敢为”,省委信长星书记在十四届省纪委三次全会的讲话中要求,坚持“引导”和“纠治”齐发力,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干部敢为;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以鲜明的导向激励干部敢为;坚持“头雁效应”和“雁阵格局”相促进,以整体合力推进干部敢为。信长星书记的这“三个坚持”,致力于破解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精神,明确了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开拓奋进失误,领导干部示范带头,满腔热情引导干部担当尽职等要害,必须落之于地,取信于全体干部。
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励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对一个人,激励一大片,用错一个人,挫害一大群,影响很多年。任何干部都有思个人发展、想职级进步的自由和权力。显然,谋不谋尽职、想不想担当的背后有利益的驱动。要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多用用好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多用用好那些勇于负责、敢于担责、不回避矛盾和问题的干部,多用用好那些知责负重、苦干实干、开拓奋进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有宽肩膀、硬肩膀的干部。而对那些患得患失、消极避事,光动口不动手、表态快落实慢的干部,对那些明哲保身、爱惜羽毛、无所用心、尸位素餐的干部,对那些“躺平”不愿做事、“闭眼”不敢扛事,装样子、混日子的“官油子”,要严肃整治,动真较真,实施必要的组织处理,进一步形成鲜明的敢担当、善作为者上,不担当、无作为者让的氛围,激励干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
以综合考核的力量感召担当。坚持把干部考核作为做好干部工作、识别评价干部、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重要抓手,切实落实好干部考核条例,同时注重用好每年的优秀公务员考评、民主评议党员结果,形成拟使用干部特别是提拔重用的干部也是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明导向,加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表现在干部考评使用中的权重。强化综合考评和评议结果运用,解决党员评议结果与选拔使用干部“两张皮”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干与不干、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强化担当精神,既在后面用鞭子抽,还在前面举旗子引。高质量落实党内表彰条例,做好平时奖励、专项表彰奖励工作,及时表彰宣传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树立可感可触、可学可比的标杆,不断形成激浊扬清、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和制度约束,为推进中国式现化代江苏新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文/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朱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