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洞穿大山的一群人——记香炉山隧洞大理Ⅰ段3标项目部的建设者

2023-09-05 来源:经济网 尚耀东   加入收藏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他们的意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他们的决心!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他们的气魄!

 在香炉山隧洞采访的那段日子里,深深感到这些隧道人就是一群行走在山体中的铮铮硬汉,在困难面前,百折不回,敢为人先的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常年与岩石相伴,与山水为邻,将山体洞穿,默默奉献着自己,将功与名都融入到广袤的山河之间,镶嵌在巍巍的大山之中,香炉山隧洞有一群人就是中铁隧道人的杰出代表。

 ——采访手记

“七一”建党节期间,滇西崇山峻岭之间,一条穿越香炉山的隧洞正在紧张掘进。

香炉山隧洞,是滇中引水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眼下,这条隧洞成为了滇中引水工程的“上甘岭”,也是名副其实的“硬骨头”。

打锚索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首,是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是我国目前在建的最长引调水工程,也是我国目前在建的线路最长的引调水工程——全长约664.24千米,其中香炉山隧洞全长62.596千米。由中铁隧道局集团大理I段3标承担的施工任务为26.542千米,其中由“云岭号”TBM独头掘进香炉山隧洞20.8千米,隧洞具有大断层、软弱围岩大变形、突泥涌水、岩爆、溶洞等复杂地质,由于施工难度巨大,又被称为“三边工程”(边科研、边试验、边施工)。

“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一天也不敢耽误。工程完工后,受水区共涉及输水总干渠沿线六州市的34个受水小区,受益国土面积3.69万平方公里;约1112万人口直接受益,改善灌溉面积63.6万亩,向滇池、杞麓湖和异龙湖补水6.72亿立方米,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可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如此重要的工程,延迟了工期无异于犯罪。”项目部书记杨良荣谈起掘进开挖总是充满信心。

针对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等情况,承担香炉山隧洞的大理Ⅰ段施工3标项目部的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全身心投入到隧洞的置设钢筋排、立拱、焊接拉杆、打设锚杆、喷浆等工作中。期间,涌现出一大批不同岗位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这批人包括60、70、80、90、00后不同年代的代表人物。

掘进队队长李俊卯,当好一线排头兵

笔者先后两次在隧洞内见到这位奋战在一线的指挥者,他是80年代职工中的中坚力量,也是工地上故事最多的人。2020年6月,“云岭号”TBM设备入场,开启本项目TBM掘进施工新征程。李俊卯临危受命担任设备组装负责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快速完成组装任务,他与20多名装机人员不分昼夜,克服场地狭窄、露天紫外线强,突降暴雨等不利因素,精准地装配重达260吨的刀盘、170吨主驱动轴承,在70天里就完成了TBM的组装并实现步进。

隧洞现场

今年6月份,在香炉山隧洞见到李俊卯时,他与工人一起正在打设锁脚锚杆,对置换的拱架加固。当问到面对香炉山隧洞软岩破碎如何处理时,他说担任班组“领头人、排头兵,我深知责任重大,始终坚守一线为掘进施工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加重语气说:“眼下,刀盘前方,每向前一寸都可能要转换施工工序,看着掘出来的岩石大小不定,很多时候饭送到掌子面也来不及吃就要调整工序。在十多年施工中,还没有看到变化这么快的围岩,有时就像在豆腐块里钢牙找不到发力的地方。”万般无奈之下,李俊卯回过头来再从理论上一步步验证,多方查找资料,经过认真思考,大胆使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不断穿越一个又一个不良地质段,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过去从未遇到的难题。

掘进队副队长檀保卫,勇于创新获专利

“我叫檀保卫,1982年生人,来自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煤城,短道速滑之乡)。2019年11月来到滇中引水大理1段3标引水项目部,负责掘进、维保、皮带、刀盘等日常工作。”檀保卫自我介绍说。

这位东北汉子看起来有些腼腆,工作中却是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处理着份内的工作。

在隧洞遇到软岩大变形、突泥涌水期间,我先后两次在隧洞内与他邂逅并交谈。当问到如何解决当前的难题时,他不慌不忙回答:“这次TBM后部拱架变形严重,上部最大变形2米、下部最大变形1.6米,我们现在使用更换工175箱型拱架及注浆,用4.5米锁脚锚杆进行拱架加固,用10米锚锁进行危岩锁定。新采用的锚锁单根拉力35吨,一环16根锚锁,近期新安装锚索500多个。”

当日晚上,他在项目部找到我补充说,眼下,将拱架干喷全圆封闭更改为湿喷全圆封闭。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节约人力减少劳动强度,实践证明这个办法在后续使用中效果显著,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施工思路,为项目节约成本数十万元。同时,为了加快主机平台底部清淤工作,我提出了延伸清渣皮带的想法,组装运渣装置,不仅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这项新技术还申请了实用新型装置专利。

“云岭号”TBM

掘进班班长穆家有,奋勇争先当尖兵

出生于90年代的穆家有,担任掘进班班长已有4个年头。在TBM掘进期间,带领掘进班班组,屡屡刷新掘进记录,并创造了单班掘进最高记录20.6米的好成绩(全过程拱架支护)。

穆家有说,掘进速度和安全施工是我们的生命线。因此,组织带领班组攻坚克难尤其重要。面对复杂的地质,他带领班组成员抡大锤,肩扛手扒是经常的事情。掘进班全体人员凭着不怕吃苦,奋勇争先,屡次刷新单日掘进记录,这支新人团队在工地上叫得很响,被人们称为“钢铁”掘进班。

当年,穆家有带领的掘进班获得“云岭尖兵”称号,他个人分别获得三次“云岭年度之星”称号,两次荣获“云南省省级一线优秀工人”称号。

工程部技术员赵磊鑫,岗位接力向未来

“2022 年7月,我有幸进入滇中引水工程大理Ⅰ段3标项目部工作,是一名“00”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初到项目部,曾担心不知该如何与同事共处,如何做好工作,但项目部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融入其中并完成了由学生向职员的转变,初步掌握了工程部的工作流程。”赵磊鑫开门见山很快进入主题。

赵磊鑫回忆说,初到云南,开始觉得干工程枯燥没意思,加上气候不适应,心理上产生了一些落差。我告诉自己既然无法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去适应它,吃苦耐劳是必须具有的精神。滇中引水工程项目,是我人生踏上工作岗位迈出的第一步,必须打牢这个基础。通过向老员工学习和自己的努力,已基本熟悉了道路施工的相关技术及资料编制整理工作,初步了解了TBM的掘进原理,掌握了注浆过程中有关技术。我不断告诫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一辈,必须接好老同志的班,让他们放心,成为新时代的隧道人。

项目常务副经理徐鹏祖,工程报国树标杆

徐鹏祖,堪称为80年代中铁隧道人的代表人物,在中铁隧道局被称为一个“因追光而奔跑”的地下工程建设者。他从业以来,一直从事山岭隧道及水利隧洞工程一线施工技术工作,从大西北到大东北再到大西南,他的足迹一直在最艰苦和祖国边疆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奋斗着,以实际行动践行“工程报国”的崇高理想。

多年来,尤其是他担任吉林引松项目和滇中引水项目总工程师以来,始终在“方案决定成本,思路决定出路”的框架下,持续优化升级技术方案。

在技术管理上,始终坚持“超前多想、集体讨论、有序纠偏”的工作机制,雷打不动落实项目年度策划+月生产进度计划+周交班会+日碰头会的生产进度计划模式,着力强调和重点突出节点工期目标,让进度计划和节点工期的重要性深入作业层。由于管理到位,在2016年TBM穿灰岩不良地质段方案中,创造了1226米的开敞式TBM全国纪录。

在科研管理和四新技术应用上,徐鹏祖坚持以技术方案是最大的成本,作为工程建设的引擎,不断探索和研究方法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和能源消耗,提升施工效率。当年,形成科研成果省部级工法4项,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并获2016年中国中铁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

在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最困难的TBM掘进过程中,通过优化掘进参数和超前谋划,他牵头优化洞口设计方案、优化洞口防护措施、加强观测等措施,指导、把控现场施工,通过制定严格的管超前、强支护、勤量测等手段,保证了溶腔段的安全、质量快速施工,穿越大小溶洞17个,使项目得以平稳、安全、快速生产。

“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徐鹏祖在一步步践行着“工程报国”的崇高理想。先后获得了中铁隧道局“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和“成本管理标兵”,2021年获云南省第23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项目部书记杨良荣,引领传承与跨越

这个出生在70年代已在中铁隧道局供职30余年的隧道人,既是项目部的领头雁,也是60、70年代隧道人的杰出代表,他一直庆幸自己有缘成为中隧人。

他回忆说,我1993年8月参加工作,来到铁道部隧道局一处正赶上侯月线施工,距现在已经有三十余年。从那一天起我就明白了父辈们的伟大,那是一群小学文化占绝大多数的人,还有不识字的,也有回家探亲不识路需要专人送的。高中、中专毕业的人员是顶梁柱,就算是知识分子,大专、本科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不到2%。当时,他们在隧道里开挖作业,以风钻施工为主,有台机车那就是先进设备,他们靠有限的知识结构和简陋设备,掘通了京广铁路大瑶山隧道。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披荆斩棘的精神在我脑海里深深打下烙印,也为自己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感到自豪与骄傲。

当时,隧道开挖施工基本上是风钻为主,每月完成百米成洞就觉得很了不起。隧道股份公司成立以后,员工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提高。在南方施工的职工宿舍安装了空调,在北方施工的项目都实行了供暖,施工技术领域发生了质的飞跃。

施工设备也有了较大改善,主要以凿岩台车、TBM、盾构为主,实现了月最高施工1868米的掘进记录。施工范围越来越广,先后进入城市地铁建设、水利枢纽建设、核电站建设、轻轨领域建设,实现了穿江越海、天堑变通途的梦想。这一过程使我一步步成长,也见证了隧道股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风雨坎坷,传承与跨越的决心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他是中铁隧道股份公司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工作的推动者。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杨良荣先后在京九铁路五指山隧道、雅泸高速大相岭隧道、石天高速三花石隧道、引红济石青峰峡隧道、郑万高铁香炉坪隧道等数十项目工作。尤其是近十几年,他从项目的一个基层管理者走到项目班子的主要负责人。2019 年 9 月以来,在滇中引水工程大理 I 段 3 标项目部任党支部书记。十几年的项目部党务工作,不仅锤炼了他的领导能力,也锻炼出一种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执着精神。他带领项目部领导班子扛起了开路先锋、党建大旗,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实现了穿江越海、天堑变通途的多个梦想,一步步铸就成隧洞人的星火传奇。

这群人是滇中引水工程大理 I 段 3 标项目部的被采访者,也堪称为中铁隧洞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从隧道中来,到隧道中去,凭着一腔热血、一股韧劲,只为滇中引水工程尽快完工,让千万人民群众早日用上水。

“筑水网千里之脉,引雪域高原之水,解云岭万物之渴,惠滇中万千之民。”这句写在隧洞口旁的大幅标语是他们的心愿和梦想,为了尽快实现这个梦想,他们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前行。

大山不会忘记你,江河不会忘记你,因为你们的青春已融进祖国复兴的一个个星座!

(作者系《春城晚报》主任记者)


0
上一篇: 江西会昌县水利局:开展取用水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日常监督检查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