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河南省台前县孙口镇:将军渡畔劲吹文明新风

2024-07-03 来源:经济网 未知   加入收藏

一次次惠民生、暖民心的志愿服务,一个个催人奋进 、引人向善的先进典型,一场场接地气、贴实际的理论宣讲……展开新时代孙口镇精神文明建设新画卷,文明和谐的景象遍布城乡巷陌,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近年来,台前县孙口镇始终坚持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深化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展现良好时代风貌。


弘扬志愿精神,凝聚为民服务力量

“我正愁着麦子咋收到家里,咱村党支部书记就带着党员来帮俺了。”长刘村群众刘秀祥激动地说。他想将麦子运回家里晾晒晾晒,等过阵子卖一个好价钱。

长刘村党员帮助群众收麦

这是“三夏”生产期间,孙口镇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志愿服务落地见效。孙口镇按照“有人员、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标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支部书记为负责人,在各村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健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同时,孙口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直面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价值观引领、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保障等诸多难点痛点问题,把新时代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将党旗插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坚持以“文”化人,厚植乡风文明沃土

“我们村是全国‘百忍’文化的发源地,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一直探索怎么用好百忍’文化。”提及“百忍”文化,桥北张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继言自豪的说道。

张公艺九世同居、百忍治家,得到了唐高宗的高度赞赏,亲笔题写“百忍义门”牌坊,先后有3位皇帝赐下3架金匾。新中国成立后,张公艺墓先后被评为:“濮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张公艺美德故事,被列为“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录”。

百忍堂

张公艺以“忍”治家的方法在古代能够璀璨生彩、熠熠生辉,那么放到现代,也一定能让孙口镇敦亲睦邻、乡风更正。孙口镇高度重视“百忍”文化挖掘、运用工作。连续8年举办“百忍文化节”活动,累计吸引4万人次国内专家学者和海内外张姓族人参与,做好“百忍”文化宣传推介工作。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同传承弘扬“百忍文化”有机融合,创设百忍警务室和“百忍劝和”调解室,提出“百忍劝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被濮阳市评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调解矛盾纠纷


传递榜样力量,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我们村每年都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等评选活动,现在,我们村里是小敬老、老爱幼,非常的和睦。”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召成说道。

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召成为群众颁发荣誉证书

近年来,孙口镇通过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乡村光荣榜”等群众性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素养得到很大提升,累计评选出道德模范、乡村光荣榜等先进典型700余人次。2023年,我镇姚如甲入选“河南好人榜”、艾莹入选河南省“乡村光荣榜”。

组织辖区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同时,孙口镇充分用好辖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通过服务保障黄河游览区、刘桥烈士陵园建设,建成将军渡红色文旅区,与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共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打卡地”,年承接游客15万人次,为弘扬传承“渡河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载体支撑。引导孙码头、孙口等村“五老”人员,组建将军渡精神宣讲团,举办“讲好渡河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宣讲活动130余场次;组织各村文化协管员组建“文艺轻骑兵”,编创极具孙口特色的《《中国红》《将军渡》等文艺作品,开展文艺演出300余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图文/王明星)


0
上一篇: 河南省台前县交通运输局执法大队组织党员开展“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篇:合肥聚力打造创新“场景应用”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