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乡村面点师的甜蜜事业

2024-11-07 来源:经济网 未知   加入收藏

走进杨荣华的糕点坊,各式各样的糕点映入眼帘:盐卷、豆沙酥、火腿饼……深秋初冬,农忙高峰已过,杨荣华却没时间享受农闲放松。

“最近挺忙的,村里人收完稻谷后爱吃我家的糕点,再加上要趁旺季去街上卖,我们每天都要赶工制作。”杨荣华说。



杨荣华小心取出刚烤好的糕点。摄/杨芮

 

今年48岁的杨荣华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芒东镇笋子洼人,成家后夫妻俩耕田种地,过着平淡清苦的日子。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政策落地,2003年笋子洼村民从山上整体搬迁到山下,杨荣华一家搬到名为“富源村”的新村。

看着新村子逐渐变“富”,杨荣华也不断寻求增收致富的路子。

杨荣华的姐夫是一名面点师,制作糕点的手艺精湛,在遮岛镇开了个蛋糕店,在的生意很不错。杨荣华来到姐夫的店铺里学习,在姐夫的指导下,杨荣华很快掌握了糕点制作技术。

手艺学成后,姐夫鼓励杨荣华自己开店。杨荣华夫妻俩觉得乡下的人流量比较固定,且不用付店铺租金,于是,杨荣华选择在家里配齐和面机、打蛋机和烤箱等设备,在家庭糕点坊制作好糕点再拉去赶集,以流动摆摊售卖的方式开启“甜蜜日子”。

赶集初期,杨荣华开车拉着新鲜出炉的糕点,一字排开摆放好。由于糕点品质好,价格实惠,赶集的人试吃后都很喜欢,不一会,糕点就被卖空。看着空空的烤盘,杨荣华夫妻俩有了底气,慢慢增加糕点的种类和数量。现在,杨荣华一天要烤五百多斤糕点,生意十分红火。

近年,街上陆续也有人来摆摊卖糕点,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杨荣华一边坚持着保证质量,降级利润的“薄利多销”策略,一边主动“进修”技术,创新糕点品类做法。面对老年人群,在原料上尽可能做到少油、少糖,在馅料上添加本地板栗、核桃等果仁碎,增添独特风味;在款式的设计上大胆创新,以此来吸引小孩。



杨荣华正在制作糕点。摄/杨芮

 

为了降低单项经营的风险和增加收入,杨荣华夫妻俩收拾出一间铺面在村里开了个便利店。在梁河县烟草公司客户经理的帮助下,杨荣华学会了观察过往的人群和进店的顾客,在与他们交谈中了解发现顾客缺什么、需要什么。为了填补店里的货品空缺,客户经理还建议杨荣华丰富经营品种、优化商品结构。

“只要老顾客来我店里,我就知道他想要买什么。”就这样,店铺渐渐走上正轨,妻子王有芬也有了新的赚钱门道。赶集时,王有芬看见别人家的包子好卖,便自学和面、调馅,尝试做起了包子。王有芬做的包子皮薄馅多,口味多样,一经推出就受到好评。每个赶集日天不亮,夫妻二人拉着满满一车糕点和包子,在街上早早支好摊等待开张。

忙碌之余,绣花是王有芬的一个小小爱好。时间一长,积累了不少样式的绣品,她的绣功也大有提升,同村的妇女看见这些精美的绣品,纷纷找王有芬下起了“订单”。“想不到大家这么喜欢,但我也不敢接太多活,因为实在忙不过来。”王有芬笑着说。



王有芬在绣花。摄/杨芮

 

杨荣华夫妻俩总是谦虚地说,做的都是小生意。但算下来,这些不起眼的小生意,一年让夫妻俩挣了20多万元。更让他们骄傲的是,家里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让两人颇感欣慰,每天的辛苦都会迎来一份甜蜜。



杨荣华夫妻俩笑迎甜蜜生活摄/杨芮

 

“继续努力,往后的日子会更好!”面对今后的生活,夫妻俩信心满满。

(文/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芮)


0
上一篇: 黑龙江省依安县市场局开展“走进养老院助老护老行”反不正当竞争宣传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