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机农艺融合已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围绕“降工减本、作业高效、轻松种烟”的目标,积极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路径,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师宗县彩云镇将军山机械作业区开展翻耕起垄工作。摄/赵彦焱
以机适艺——因地制宜提高机械适配度
师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锚定机械化“减工降本、轻简高效”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做好农机农艺融合,在农机功能上做到一机多用、轻简高效,重组烟叶生产农机,加快烟叶生产机械化转型升级,绘就“高效作业、轻松种烟”的崭新图景。
师宗县大同街道整地理墒现场。摄/赵彦焱
按照“成熟机械大力推广、薄弱环节引进研发”的思路,加大移栽和采收环节机械研发,通过因地制宜选农机,科学合理配农机,持续优化改农机,持续提升机械装备水平。
烟叶生产点多、线长、面广,对适配农机的功能性、操作性、适应性各有要求。为推动农业机械与烟叶生产相适应、设备供应和烟农需求相匹配,2024年师宗县通过举办4期农机“赛马”选型和新型农机烟农体验活动,烟农自主选购各类适配农机630余台,累计减少用工成本25万余元。
自主研发——解决农机装备“水土不服”
早谋划奠基础,实现“从无到有”。系统推进师宗县布局优化和规模化种植,划定宜机化烟田15万亩,明确农机研发、应用、推广工作路径, 为规范推进农机装备设计制造、选型定型和构建宜机化体系等奠定了基础。
师宗县烟农自主研发革新机型进行覆膜工作。摄/赵彦焱
谋发展强研发,实现“从有到优”。通过“筛、研、融、服、管”协同发展,推广适用农机10个类别、46个机型,初步破解“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窘境,形成了从育苗到采烤的全程农机装备体系,初步实现师宗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破困局重适配,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坚持创新驱动,因地制“机”,进一步增强烟用农机装备适配性,自主研发实用新型农机及辅助工具46种,获得授权专利5项,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的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师宗县机械化移栽现场。摄/赵彦焱
机艺融合——示范引领促农增收
大力打造烤烟种植示范区,推动烤烟种植规模化。制定了“2888”示范种植区规划措施,即:规划2个万亩连片示范种植区、8个千亩连片示范种植区、88个百亩连片示范种植区,共集中规划示范种植区7.3万亩。一方面,示范区通过聚集农机、农艺、农技等农业生产要素,打造成为师宗烟草种植的样板区和引领区,以自身发展实际成效辐射带动了周边区域生产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指导服务,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了示范区示范引领能力,更加有效的保障核心烟区稳定。
师宗分公司育苗技术人员指导育苗户操作育苗播种机。摄/赵彦焱
构建了“烟叶+N”种植管理制度,结合核心烟区规划,实行合理轮作。规划了一套彩云、大同、丹凤、葵山、雄壁以“烤烟—玉米、蔬菜、麦类—烤烟”为主;龙庆、五龙以“烤烟—油菜、麦类—烤烟”为主;竹基以“烤烟—万寿菊、麦类—烤烟”为主的“烤烟+N”轮作制度,全县烟田轮作率达到80%以上。
积极发展烟后产业,探索建立新的“烤烟+多产业融合”的多元化种植模式。在烤烟采收结束后,积极引导烟农种植豆、麦、荞、蒜、青储饲料、油菜等晚秋作物。有效提升了土地的循环利用率与产出多样性,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师宗县烤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建设工作正逐步实现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机械适配度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烟农收入稳步增长。下一步,师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持续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各方各面综合发力,不断推进师宗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生产,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文/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贾莫昆 谷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