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河北雄安新区情况简介

2024-12-30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河北雄安新区情况简介

(2024年12月)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七年多来,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一、雄安新区总体情况

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距离北京、天津均为105公里,距北京大兴国际机场5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创造“雄安质量”,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按照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35年,雄安新区将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二、当前规划建设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开发面积覆盖超20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4993万平方米,4780栋楼宇拔地而起。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综合功能、公共服务功能、商业服务功能以一流标准加快配置,集中疏解承接区域、支撑服务疏解产业配套区域、安置居住服务区域三个层面片区融合发展、互相促进,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平台开发三大开发同步推进,综合承载、要素集聚、自我发展三个能力不断增强,从“一块地”绘就“一张图”变为“一座城”,“五新”目标可触可感可及,一座现代化城市拔节生长、蓬勃发展。

一是优质完备的新功能加快配置。构建科学完备的承接疏解政策体系,“1+10”疏解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搭建“指挥部+管委会+工作专班+综合服务中心”的承接疏解工作机制,中国星网正式迁驻办公,华能总部、中化总部加快开展内部精装修,中矿总部、首批4所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加快建设,第二批疏解央企总部均完成土地出让,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141项京雄政务服务实现“同城化”办理,209项资质资格互认,京雄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实现公共交通、就医购药等场景两地互通,新区公积金缴存标准实现与北京同步。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多个高品质市场化住宅项目启动销售,雄安国际酒店、雄安奥特莱斯等高品质办公、商业配套服务设施相继投用。

二是清新明亮的新形象充分显现。稳步推进大规模开发建设,奋力攻坚启动区“主战场”,加快发展昝岗片区,雄安国贸中心、雄商高铁、雄忻高铁、京雄快线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京雄高速全线建成通车,雄安站与各片区之间的连接道路陆续通车。推出智慧城市场景20余个,构建基于BIM、CIM平台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城市CIM平台成为全省指定服务供应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三县县城持续改善提升,“三清一绿”行动持续开展,全部村庄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悦容行动”等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和做好“五个一体化”工作,白洋淀生态清淤总面积达24.86万平方米,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淀区野生鸟类达292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6种。推进千年秀林建设,累计造林48.1万亩,绿化面积达74.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5%。

三是高端高新的新产业蓬勃发展。研究制定“四个3”科技创新体系,成功举办空天信息、软件信息服务、城市鸿蒙、科技金融等系列高端产业对接活动,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揭牌成立,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研发基地和实训基地落户。积极申设雄安国家高新区,设立6家新型研发机构事业单位,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中关村科技园等高质量运营发展,27栋主题楼宇签约企业超300家。创新平台从无到有、初具规模,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百家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成立,雄安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和转化服务中心建成投用,雄安综保区顺利获批并封关运作,“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协同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6G、IPv6等领域快速发展,精心组织未来之城场景汇,圆满完成首届10项大赛28个赛道决赛。以改革创新奖为抓手,强化鲜明的创新导向,建立了一套具有雄安特色的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了极具竞争力、吸引力的创新政策体系,雄安空气中创新的味道更加浓厚。

四是创新创业的新人才加速集聚。中关村千家企业、百所高校、百家科研院所、万名首都大学生系列雄安行活动成效显著,150多位院士、540多批科研院所、700多批高校、超24万人才各类人才到访雄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申创省级园区,首批人才公寓、人才驿站上线运营,雄才学院、雄才网、雄才码、人才智慧服务平台等10余个服务场景落地。出台人才引进、专家管理等10多个制度性文件,实施“雄才十六条”和15项配套实施细则,实现“雄才卡”常态化申领,累计发放1.31万张。

五是高效顺畅的新机制全面成型。充分运用国家、省赋予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大部门制运行模式和工作机构设置,稳妥有序推动新区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区划代码133100应用于户籍管理,冀X车牌正式启用。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新型住房制度,优化“四资”循环投融资机制,新区体制更加顺畅、机制更加灵活、融资更强有力。深入研究和实践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两级管理、三级服务”管理体系,推行“一呼联应”工作机制,创新实施“一支队伍管执法”。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零障碍办好每件事”,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擦亮“雄安服务”品牌,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

六是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稳妥有序推进回迁安置,容东、容西、雄东等新建片区14万名群众喜迁新居。构建现代化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幸福城市。坚持安居和乐业相衔接,统筹“四业”并举和“四项收入”,先立后破、有力有序做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累计提供用工需求40万余个,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深化“妙不可言”场景建设,累计建成林荫停车位2127个、足球场144个、直饮水点130处。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雄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安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加快建设,成功申设容城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

(文/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  张文荟)


0
上一篇: 黑龙江省中石油富裕县党总支开展反恐怖教育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