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天气晴好,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浪堤镇的敬老院里,吃完午饭的张蓉,正在给老人们整理床铺,打扫卫生。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浪堤镇海拔高,早晚的气温都很低。“老人们怕冷,天一冷就不出门,头发养长了,指甲长长了也不愿意剪。趁着今天出太阳的机会,我可以帮他们理发,洗头洗澡。”张蓉说道。
张蓉为敬老院瘫痪老人洗头。摄/李光英
早在2000年,张蓉听了姐姐的建议到昆明学习理发技术,回来便在浪堤镇街上开了一家理发店。
张蓉开理发店后认识了丈夫张小四,张小四跟着她学会了理发后,又开了一个理发店,平时夫妻俩一个人守一个店。
张蓉受父母的影响,对于镇上的老人,她一直在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她免费理发,不收取费用。
2001年,受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邀请,张蓉来给老人们理发,她看到老人们的头发很长,没人打理,她便和敬老院负责人商量,希望来敬老院做义工。
“每个月张蓉都会和我联系,安排出一天的时间来敬老院做义工,算算时间,已经有24年了。”敬老院的负责人王福计说道。
张蓉时不时会买上应季的水果,带上老人喜欢吃的点心食物,来看望老人。到了敬老院,张蓉一边陪老人聊天,一边打扫卫生,弄完了就给老人整理床铺、洗衣服等等。
“我有次说了一句我想吃外面的米线,张蓉听见后,马上就给我买回来了。后面每次来,她都会问我想吃什么,她给我去买。”老人张勒周说道。
敬老院所有老人的名字张蓉都记得,“刚开始来敬老院做义工的时候,还有27位老人,现在只剩5位了,看着老人一个个走掉,我心里还是很难过。”张蓉说。
张蓉为敬老院的老人理发。摄/李光英
2020年,两个孩子上学,再加上母亲病重,家里的花销开支增加,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张蓉和丈夫商量后,把其中一个理发店隔出一间卖杂货,同时向红河县烟草专卖局提出申请,成为了一名零售客户。
张蓉夫妻两都没开百货店的经验,刚开始收入并不高。红河县烟草专卖局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建议张蓉在店里增加货品种类,还提供送水上门服务。为了方便店铺管理,她还申请加入了终端,一天下来的收益情况,进系统看就一目了然。
张蓉的百货店慢慢步入了正轨,生意开始好起来。没有了后顾之忧,张蓉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敬老院做义工。
今年春节前夕,张蓉买了春联和水果,带着洗发水、沐浴露去了一趟敬老院,为老人们理发、洗头、剪趾甲。谈到以后,张蓉表示会继续坚持做下去,她说,做公益不图名、不图利,只希望能为老人们安享晚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