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从 8 平米小店到乡村服务枢纽的“进化史”

2025-03-1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二月下旬的暖阳轻抚着乌蒙山脉,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悦乐镇妥河村老街中央,一间“村级服务站”静静伫立,这家历经29载风雨的老店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变化,更记录着店主王和高的创业历程。

早年,王和高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右手。不肯向困境低头的王和高注意到,乡亲们购买日常用品要徒步七里山路前往集镇,他决定在村里开一家零售店,方便大家的同时,也可以维系家庭生计。1996年3月,在亲友的支持下,一间8平方米且陈设简陋的食杂店开张了。

经营初期,困难重重。手推车进货时摔得鼻青脸肿,左手写字记账时的笨拙,误收假钞后的彻夜难眠,都没能让倔强的王和高退缩。“最艰难时,柜台里只剩一袋盐,我硬是咬牙坚持。”王和高说。

2004年4月,大关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龙友文走访零售户时了解到王和高的困难,他决定为其量身定制帮扶计划,两人的不解之缘也持续到了今天。期间,尽管龙友文多次更换服务线路,但他对王和高的关心从未间断。

龙友文初次踏入小店,只见开裂的木板货架上,货品零散,杂乱无章。他当即决定从改善环境入手,手把手教王和高货物陈列技巧,并为他争取地柜改造指标;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与人脉,助其拓宽商品进货渠道,丰富店内商品;为他详细解读营销政策,分析市场消费动态,帮助他提升经营能力......

龙友文(右)为王和高解答经营疑难。摄/崔万艳

在龙友文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王和高开始主动学习商品推介、品牌培育等营销技巧,观察优质店铺的经营模式,并悟出“乡村生意重在人情”的经营之道。他以周到的服务,很快赢得当地顾客的青睐,生意逐渐大有起色,十多年间,王和高的杂货店让他一家过上了稳定的生活。

近年来,面对交通愈发便利、网购逐渐普及以及连锁便利店不断涌现的现状,王和高意识到,传统经营模式难以为继,乡村零售不仅需要优质商品与服务,更需紧跟数字化转型,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2018年,零售客户交流培训会上,王和高得知“云香印象”终端管理系统能实时掌握销售数据,分析盈利情况,高效管理商品与消费者信息。于是,他果断投入资金,购置电脑、扫码枪等硬件设施,并再次装修改造店面,增设崭新地柜与背柜,店铺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家人帮忙看店,商品价格容易混淆,现在一扫便知,再也不用担心卖错商品、记错价格了。”王和高满意地说。运用烟草部门推进农网零售终端,王和高合理划分了收银、零食、饮品等功能区,成为妥河村首个“高大上”的现代终端店铺。

王和高按照龙友文的建议,他大胆尝试拓宽业务范围,逐步引入生活缴费、快递代收、金融及通讯代办等多项便民服务,打通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许多生活琐事。“我开店近三十年,全靠乡亲们支持,能为大家行方便,我打心眼里高兴。”王和高自豪地说。

龙友文到王和高店铺帮忙整理、搬运货物。摄/崔万艳

如今,王和高的店铺不仅仅是购物场所,更是连接邻里情、关怀“银发族”、传递社区温暖的纽带,成为了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光缓缓,岁月凝香。王和高“村级服务站”29载的坚守与蜕变,从温饱自己到温暖他人,让平凡的日子绽放出不凡的光芒。

(文/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唐航)


0
上一篇: 山西地方电力:开展“绿电同行 共筑生态屏障”植树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