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保定市召开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新闻发布会,保定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杜志平、保定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康峰、保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向东、保定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润宽出席发布会至发布辞。
保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立宝主持发布会。
保定市政府常务副秘书长杜志平在致辞时讲到: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把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服务全天候”的营商生态作为重点工程,打出了一套改革组合拳、服务创新招,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创新发展提供土壤,推动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下面,首先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整体情况。
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活创新澎湃动能。2024年,全市R&D研发投入达3.4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81、1.38个百分点,连续11年居全省前列。深化“万人助万企”行动,提供“一企一策”精准化科技服务,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0年全省第一。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10年全省第一。“燕赵电力实验室”筹建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我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截至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50家,高企总量全省排名第2;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编号企业达到2787家,增速27.5%,全省排名前3;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总量达到16512家。东方物探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河北省零的突破;获批“国家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中心”,全省唯一。同光半导体获批“国家发改委企业技术中心”,全省该领域首个。
三是健全“揭榜挂帅”机制,攻克核心技术难题。自2021年“揭榜挂帅”开展以来,我市已累积发布10批次262个榜单,涉及先进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成功揭榜134个榜单,经专家联合评估论证报市政府批准,对其中90个榜单项目给予共计3850万元资金支持,有效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达到4.67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的拉动作用超过“1:12”。成功揭榜的榜单省外地揭榜方占比五成以上。
本次系列发布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力行动。本次创新成果系列发布会,是我市首次以“系列发布”的形式,集中展示保定本地高校院所、科研平台、创新企业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全市创新成果转化的一次“集中亮相”。通过搭建创新成果展示平台、转化平台、合作平台,集中发布一批有影响力、有含金量、有落地前景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推动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建设的提供有力支撑。
今天的发布会是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为主题,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发布12个重大攻关技术,7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0个代表性创新产品,另外,我们将包括今天发布内容在内的一批创新成果汇编成册,大家可具体查看。
我们将以此次发布会为起点,建立创新成果“常态发布+跟踪转化+评估复盘”的闭环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从“沉睡在论文中”到“生根在生产端”,加快实现创新成果就地孵化、就地转化、就地产业化。我们也真诚希望各高校院所、专家学者、企业家朋友,继续深耕保定、布局保定、服务保定。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优的政策环境、更高效的服务体系,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的理想高地、成果转化的首选之地、企业发展的福地热土。
保定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康峰在致辞中讲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发改委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全面推进“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牵头制定了《保定市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持续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本次发布会,瞄准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方向,针对固态电池、氢能、先进膜材料、合成生物等具体产业类目,梳理出一大批创新技术,这些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带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经业内专家评估,对12个代表性技术进行公开发布。
1.乐凯集团轻质高效柔性钙钛矿光伏组件。该技术获批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乐凯集团自主设计国内首套卷对卷柔性钙钛矿中试设备,打通透明导电层和高阻隔封装层制备工艺,其阻隔层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单元电池效率达到24.1%,效率及稳定性指标位于行业内第一梯队,柔性组件性能达国内领先水平。拓宽了光伏发电应用领域,推动贴附式建筑光伏(BAPV)、贴附式汽车集成光伏(CIPV)及轻量无感消费电子光伏等全新应用场景。
2.乐凯集团高性能分离膜。膜分离是指借助于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推动,对两组分或多组分液体或气体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技术,在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纯水制备等领域应用广泛。乐凯集团和苏州国家实验室合作,运用高强度、高表面孔隙率基膜制备,超薄、无缺陷分离层制备,分离层抗污染,膜元件封装等技术,成功突破高孔隙率、超薄无缺陷分离层制备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公司技术垄断,对破解海水淡化与电力、钢铁、石化等行业工业零排困局,实现国产化替代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支撑作用。
3.乐凯集团数字和缩微胶片。缩微胶片和数字胶片利用胶片载体性质稳定、可保存数百年的优势,结合计算机编解码转换和算法扩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长期安全保存和快速有效利用。乐凯集团依托高感微粒、增感、防光晕、精密涂布等技术,成功攻克乳剂颗粒精度控制难题,实现乳剂颗粒从纳米级别至微米级别的精准控制,成功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打破长期以来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为图书文献系统、档案存储领域的信息长期保存和异质备份提供了优质承载体。
4.东方物探勘探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近年来,东方物探集成创新研发物探核心装备,构建以“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为代表的配套技术系列,《陆上宽频宽方位高密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处理解释软件系统具备全领域处理解释能力,成为我国大型工业化软件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了12大系列自主装备创新产品,高精度震源和陆上节点地震仪成果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分布式光纤传感仪等标志性成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展。依托先进技术装备,东方物探在专业领域提供先进技术服务和相关联的机械制造,推动勘探领域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发展。
5.华北电力大学风力发电数字孪生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针对风电机组高安全运行需求,自主设计并率先研发成功多领域耦合与多场景交互的风力发电数字孪生系统,攻克了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建模、多态数据批次化治理、多领域联合仿真等技术难题,研制了自主可控的低成本边缘感控设备,形成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感-传-仿-控”一体化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技术成果在河北、山东、吉林、浙江等地风电场深入应用,开拓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新能源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创新实践。
6.河北大学第四代半导体材料AlScN(掺钪氮化铝)研发技术。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AlScN(掺钪氮化铝)是全球新兴的半导体关键材料,具有优异的极化特性和宽禁带特性,成为新一代高频高功率电子器件的核心材料。重点攻克高质量外延生长、界面优化、极限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瓶颈,推进新型半导体制造设备的自主研发,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突破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实现掺钪氮化铝材料及器件的自主可控,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创新,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7.河北农业大学海河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控水节肥抗逆丰产关键技术。获河北省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研发“测墒精准补灌、植株诊断追肥、水肥控量分次”智能诊断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水肥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1.2%、14.7%,年均增产9.4%,突破海河平原冬小麦亩产800kg、夏玉米900kg大关。国内首创“四步法”品种鉴评体系,鉴选节水抗逆丰产小麦、玉米品种各15 个,支撑区域品种科学布局与利用。以鉴选的品种、创制的机具、研发的肥料为载体,依托融合创新的控水节肥抗逆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并大面积应用了适应高产节水区、丰产限水区和旱作雨养区的3套技术模式,引领带动海河平原小麦、玉米持续丰产稳产与节水增效。
8.中固时代超大容量固液混合电芯。中固时代凭借行业领先的固态化、中心液冷、超大宽幅卷绕、分段式全极耳、电芯内部热失控早期预警等技术,设计开发出超过500Ah以上的新形态超大容量固液混合电芯,解决了目前储能行业普遍存在的安全性、倍率、成本、寿命、制造性等难题。与普通储能电池相比,容量、倍率提升一倍以上,制造效率提升50%,循环延长30%以上,电芯成本降低6%,储能系统成本降低18%,在工商业储能、规模化储能、商用车及工程机械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
9.未势能源大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开发了功率范围可覆盖80kW-255kW以上的金属板、石墨板等不同系列中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先后攻克长寿命膜电极、细密化蜿蜒流场双极板、高功率密度膜电极、智能化高精度堆叠封装等技术难题,在极板、膜电极、密封、节电压检测模块、端板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实现100%国产化。120kW金属堆产品最高效率超58%,石墨堆产品全球最薄,设计寿命达30000小时,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全工况高低温需求,高效适配长途、重载应用场景。
10.富盛量子量子视图安全芯片。基于量子随机数、密码算法片内实现等核心技术,融合自主程序软件、视觉算法及视图信息功能,开展具有更高安全能力的新一代视图感知产品的研发生产,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加密保护能力不足问题。基于首期安全芯片已研发产出量安摄像机,属于行业首创,填补国内空白,并已试点应用。通过持续打造安全网关、安全解码、安全解析、安全服务等端边云产品,为我国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安智升级”赋能。
11.智同生物动物源性活性肽制备。打造全新的多肽药物产业化技术平台,整合世界一流装备,创建动物源性细胞破膜、可控水解、层析分离等五大核心技术,建成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平台与装备体系。全球首创多肽解析技术,在国内率先将分子膜超滤截留技术应用于动物源性活性肽的工业化生产,成功研制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I,实现国家质量标准进一步提升。
12.三臧生物人源诱导心肌细胞株产业化技术。自主研发诱导多能干细胞自动化培养设备,确保细胞培养到收获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运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干细胞多功能性技术、心肌细胞分化调控、葡萄糖饥饿纯化等技术,突破传统培养基、细胞生物反应器缺点,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人源诱导心肌细胞株国产化、规模化生产,服务推动国内心血管疾病研究、药物研发和细胞治疗等领域技术进步。
保定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向东在发布辞时讲到:保定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的发布,主要包含七个,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依托英利集团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同光半导体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智同生物生化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燕赵电力实验室,我来一一进行介绍。
一、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蓬工程”)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75914万元,总占地127亩,总建筑面积29982平方米,由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保定涿州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年培育普通级实验猪5000头、SPF级实验猪(SPF级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1000头;具备年测定3000头实验猪表型数据(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影像学等指标)能力;具有国际上最大的猪资源库,可保存1000万份生物样本;年获得新基因或明确功能20-40个;年制备遗传修饰猪模型10种以上;年实现不少于20个候选药物的功效、毒理等相关评价;年筛选出优异育种资源10-20份;年申请及授权的专利50-70个。目前项目土建工程竣工移交,遗传测定平台和超算平台投入运行。计划2025年12月底通过国家验收。
二、依托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于2024年9月30日由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标志着全国油气能源领域首个、同时也是河北省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河北保定。国创中心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等单位共同建设,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具体实施。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探核心装备,高精度成像,油气藏精细描述。目前国创中心正在全力推进法人公司注册、国家项目申报、筹备揭牌仪式等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好国创中心作用,打造物探领域创新高地、高层次人才引育沃土、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计划到2030年,产出一批高水平标志性原创性科技成果,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物探产业服务能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到2035年,支持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成为世界油气勘探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三、依托英利集团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以英利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单位,南开大学、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于2023年3月重组获科技部批复建设,是河北省8个重组后成功保留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河北省能源(光伏)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下设光伏材料研究中心、晶硅光伏电池研究中心、新型光伏电池研究中心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四个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开发下一代高端晶硅电池及其组件的低成本制造技术、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等超高效叠层电池技术的先导性研究和创新光伏材料与电池技术。
自重组建设以来,该实验室主持及参与国家级项目/课题44项、省部级项目/课题29项,累计成功获得国家及省级专项资金约2.26亿元,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共计19项,获得授权专利219件,发表论文74篇,主编及参与发布国家、行业等标准28项。目前拥有固定人员174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78人,占比44.82%。成功培养博士后6人、博士14人、硕士19人;培养高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22人;培养“天山英才”“天池英才”等省部级人才15人。
四、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该全国重点实验室始建于2011年,2014年9月通过国家验收,于2023年3月重组获科技部批复,是我国首个以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并以此命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唯一聚焦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消纳为核心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主要研究方向: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理论,灵活发电与多源耦合主动支撑新技术和源网协同控制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实验室新增科研项目1380项,累计科研经费近20亿元,其中纵向经费占比超过40%;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以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8项。现有固定人员208人,汇聚了杨奇逊、刘吉臻、杨勇平等院士,数十位杰青、长江、万人领军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有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五、同光半导体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2%,其主导的8英寸碳化硅单晶衬底的研发生产成功破解了国内新能源汽车、5G通信、光伏发电等领域单晶衬底“卡脖子”问题。该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功填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企业技术中心在全省集成电路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河北同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在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达到了同行业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家,位居全省第二。
六、智同生物生化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
生化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由河北智同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于2019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2024年通过验收。
生化制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有员工75人,并设有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分站)。与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学主委、解放军301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薛长勇教授等10多名知名专家作为工程中心的技术顾问。下设肽类生化药物关键工艺技术、肽类生化药物质量标准建立及提高技术、肽类生化药物深入开发技术三个研究室。研究方向为突破生化药物多肽类领域关键性技术壁垒,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开发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和巨大社会效益的生化药物。
七、燕赵电力实验室
燕赵实验室是河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河北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龙头地位。2024年12月18日,省科技厅正式批复燕赵电力实验室筹建工作。燕赵电力实验室是黄河以北唯一的能源电力领域“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创新平台,主要围绕国家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统筹布局电力源网荷储,开展能源电力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其主要研究方向:多源发电及其协调优化技术,电网安全防御与输变电装备,主动配电网高效运行及装备,多元储能技术及其系统集成。
下一步,燕赵电力实验室将立足于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围绕“源-网-荷-储”全要素、全链条、全环节,对能源电力领域重大前沿问题超前部署,快速构建科研布局、快速汇聚创新人才、快速推进成果转化、快速形成产业优势,破解电力领域企业能源电力领域技术难题、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促进保定市乃至全省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 徐润宽发布保定市重点产业科技成果创新产品时提到: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瞄定绿色、智能、健康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攻关了一批关键领域核心“卡脖子”技术,培育了一大批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创新产品,形成了“研发—转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生态。本次发布会,经业内专家评估
对以下10个代表性产品进行公开发布。
一、人工智能产业3个产品
1.长城汽车智能四驱电混动—Hi4。Hi4是叠加混动、智能、四驱的新构型,能精准识别路况,智能调用前后轴双电机、混动专用发动机,实现纯电两驱、纯电四驱、串联模式、1挡直驱、2挡直驱、并联两驱、并联四驱、单轴能量回收、双轴能量回收9种模式智能切换。可实现市区急加速/爬坡、高速巡航、高速加速/爬坡、减速制动等不同场景使用需求,实现了从城市SUV到泛越野再到强越野的全覆盖,智能四驱电混Hi4性能版荣膺“中国心”2024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动系统大奖。
2.长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以多传感器融合与算力/算法/数据智能为核心,支持无高精地图的全场景NOA(导航辅助驾驶),整合全球顶尖算法与感知专家,结合自研的SEE端到端大模型,显著提升复杂环境下的决策效率,具有优秀的可成长性。覆盖城市/乡村道路、高快速路、自动泊车,并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探索智能汽车-移动终端-家庭-越野等协同的多元生态。
3.天威保变特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全球首发的±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智能监测系统,集成了5G通信、量子加密和AI诊断技术,实现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精度达0.1米,响应时间缩短至毫秒级,成功替代进口设备,成为国家电网“西电东送”工程的唯一国产化解决方案。
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个产品
1.天威保变特高压现场组装式变压器。以高海拔适应性为核心,首创1000kV解体变压器,采用全新出线设计、优化散热结构及抗强紫外线工艺,模块化移相变压器实现本体与开关分体设计,体积缩减30%,支持新能源消纳与灵活组网。应用场景覆盖高海拔特高压工程、新能源并网变电站及跨国电力互联项目。
2.巨力索具特种索具。在大跨度空间索网结构及多材料复合应用领域国际领先,覆盖钢丝绳、缆索、钢拉杆、合成纤维吊装带等九大系列产品,适配高精度、高负荷场景。应用场景包括国内外重大基建、能源工程、体育场馆及跨境项目。
3.易度河北科技脑血管介入机器人。以毫米级操作精度为核心优势,突破传统人工手术辐射暴露与操作疲劳问题,高精度与安全性、远程操作与辐射规避、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打破国际垄断。聚焦脑血管造影手术,覆盖诊断与术前评估,并计划扩展至心脏、外周血管治疗及取栓机器人研发。易度河北科技参与国家医用手术机器人行业标准制定,填补国内空白。
三、低空经济装备产业2个产品
1.天峋多型号无人机。天峋创新拥有从飞行器设计、复材加工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自主研发模具CNC加工技术,碳纤维预浸料成型工艺产品一致性高,年产能达1000架以上,具备高质量批量化交付能力。产品包括天峋青龙、天峋玉兔及天峋游隼等系列,可搭载激光雷达、高光谱相机、光电吊舱等多样化载荷,支持快速更换,适配测绘、环保监测、军警侦察等多领域任务。
2.玄云动力微小型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推重比高、体积小、低油耗,其中80千克推力发动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适配无人机、靶机等轻量化飞行器,包括军用靶机动力系统、消防无人机、物流飞行器及应急领域高速飞行器。玄云动力做为小型涡喷发动机国产龙头,有望在军用及民用市场占据核心份额,并拓展高速无人机等新兴领域,技术输出潜力显著。
四、新材料产业1个产品
1.立中集团轻量化复合材料。轻量化复合材料包括低碳再生免热处理合金、高性能一体化压铸合金、硅铝弥散复合材料、微晶铝合金与3D打印材料微晶铝合金。其中,低碳再生免热处理合金突破了传统铝合金对杂质元素的限制,显著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高性能一体化压铸合金,满足汽车大型结构件的高强度、高导热需求,解决传统压铸件的变形和表面缺陷问题。硅铝弥散复合材料通过硅铝元素的弥散分布,提升材料的导热性、导电性和抗疲劳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光学设备及半导体加工领域。微晶铝合金与3D打印材料微晶铝合金通过细化晶粒结构,提升材料的韧性和耐腐蚀性,用于高端精密设备制造。航空航天级特种中间合金包括稀土中间合金、高熵合金等,用于飞机发动机扇叶、制动盘、紧固件等关键部件,间接应用于飞行汽车等前沿领域。
五、生物医药产业1个产品
1.华凯惠合生物基因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酵母发酵技术规模化生产,突破传统依赖献血来源的限制,产品纯度高达99.9%,通过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于临床治疗(如烧伤、肝硬化、术后血容量替代)、生物制药辅料(疫苗、细胞基因疗法培养基)及科研领域,尤其在细胞基因疗法中可降低培养成本30%,提升细胞存活率。该产品被纳入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重大工程。
下一步,保定市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搭建科创载体,释放高校科研潜能,集聚创新资源要素,让创新链更好地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无缝衔接,将保定市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的“试验田”、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地”。
(文、图/保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