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皖北大地,磬石清音萦绕,钟馗故里焕新。走进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实训车间里数控设备与轴承加工的交响此起彼伏,运动场上皮划艇破水的浪花与青春呐喊相映成趣,非遗工坊内灵璧石的天然纹理与匠人刻刀交织生韵,一幅镌刻着灵璧文化基因的职教长卷在磬乡沃土上徐徐铺展。
这里,既有"石不能言最可人"的文化传承,更涌动着"技能报国正当时"的时代脉搏,每一处场景都跃动着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党建引领的蓬勃力量。
在皖北大地的教育版图上,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光芒。在超千亩的校园热土上,以近50万平方米的建筑为载体,承载着2.3万余名学子的成才梦想,构建起安徽省规模最大的中职教育矩阵,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技能赛场展锋芒 青春绽放正当时
"加油!加油!"在学校的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皮划艇选手们正在进行日常训练。只见胡华洋和搭档默契配合,手中的船桨有力地划开碧波,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耀。这一幕,让人不禁回想起4月13日全国皮划艇静水青年锦标赛的激烈角逐。在混双500米决赛中,胡华洋与队友以微弱差距憾失金牌,却凭借稳定的划桨节奏和冲刺阶段的爆发力,为学校摘得一枚宝贵的银牌。
"比赛时,我们的心跳几乎和划桨节奏同步。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走职业体育之路的信心。"回忆起比赛时的激烈场景,胡华洋仍激动不已。在此次锦标赛上,学校选手全面开花:张欣诺在女子双划200米决赛中勇夺第五,程待续斩获男乙单人艇第六名,胡华洋更是在男丙单人艇项目中再获第八,创造了学校水上运动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
事实上,这只是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冰山一角。2024年7月,在全国皮划艇静水联赛中,学校荣获1银2铜;同年9月,在安徽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锦标赛上,一举夺得13金15银18铜的优异成绩,团体总分位列全省第一。
在职业教育的赛道上,学校深刻认识到,强健的体魄是技能人才成长的基石,坚韧的意志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沃土。将体育精神融入技能培养、把训练意志转化为职业素养的育人模式,正是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成果的生动写照。
产教融合育工匠 校企协同谱新篇
作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近年来持续发力。自2020年成立汽车工程系以来,已建成省内一流的实训基地,助力师生荣获8项国家级、26项省级技能大奖。目前,新能源专业在校生达1500人,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等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在数控技术实训中心,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正熟练地操作着数控车床设备。“企业师傅每周来校指导,我们加工的轴承套圈直接供应产业园。”智能制造系主任袁龙介绍说。通过“设备共投、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学校与灵璧轴承产业园共建“校中厂”,学生实训材料损耗由企业承担,这种合作方式既降低了学校的实训成本,又让学生接触到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近三年为企业输送技术骨干200余人,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赢局面。
在轴承产业学院,另一番繁忙景象映入眼帘。数控机床上金属切削声与编程指令声交织,学生们专注打磨精密轴承部件;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探讨技术难题。
作为灵璧县“百亿轴承产业”战略的人才培育主阵地,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自2020年起,围绕县域轴承产业发展规划,学校率先开设18个轴承企业订单班,创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从基础车工实训到精密磨削技术,从轴承材料研究到智能化生产流程,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宿州四联机械等本地龙头企业输送931名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留乡就业率超85%,成为推动县域轴承产业升级的生力军。
2024年6月,由学校与宿州四联机械共建的“灵璧现代轴承产业学院”获省教育厅批准,并成功入选省级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这一成果背后,是学校党委统筹推进“党建+产业”深度融合的战略布局。学院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线,打造集教学、实训、研发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年均参与完成轴承套圈粗加工10万件,在“做中学、学中做”中锤炼精湛技艺。与此同时,学校正联合灵璧县经济开发区、宿州四联机械全力推进“灵璧经开区产教联合体”建设,通过整合政校企资源,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
“专业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匹配度达100%,这不仅是数字,更是职业教育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尹成新郑重地说。从订单班到产业学院,从实训基地到产教联合体,灵璧职高始终紧扣“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目标,让职业教育的“专业链”精准对接县域经济的“产业链”。
如今,一批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灵璧工匠”从校园走向车间,为灵璧打造高端轴承产业科创“新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党建引领风帆劲 匠心育人结硕果
“每周召开党委会与校长办公会,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胡振义翻开一本本《校党委会会议议题及会议记录》、《校长办公室会会议议题及会议记录》,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审议、意识形态工作研判、百万级实训设备采购等事项清晰在列,每一项决策背后,都是“校长办公会前置研究、党委会集体决策”机制的生动实践。通过建立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学校实现权力运行法治化、民主化、透明化,近两年信访量下降80%,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治理效能,也为学校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党委集体决策!”这是学校的铁律。在推进灵璧现代轴承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从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到专业课程的设置,党委全程把关定向,确保项目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贴合产业需求。正是这种科学决策机制,让学校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从普通中职校到安徽省A类中职学校的跨越发展。
作为全县首个实施书记校长分设的公办学校,学校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办学治校的第一要义,让党建工作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并在探索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中先行先试,以党内民主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成为基层教育治理的示范样本。
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迅速转化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几年发展,学校已成为安徽省知名中职学校,同时也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中职类学校。目前已形成“一址四校”的多元发展格局,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灵璧县技工学校、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灵璧县体育运动学校四块牌子协同发展,构建起以高职、技师为引领,中职为主体,技工教育和社会培训(认定)为两翼,体育教育为补充的职业教育框架,全方位满足区域人才培养需求 。
党建引领下,学校各项工作捷报频传:2021年至2023年连续蝉联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冠军;2023年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获得20项省级以上奖励;同年,安徽省水上运动项目皖北训练基地落户该校。2024年职教高考中有276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再次位居全省前五名。另外,有12名学生在艺术类高考中被本科院校录取。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获评宿州市教育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灵璧县技工学校获评安徽省优质技工学校建设项目;合肥工业大学技师学院灵璧分院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创新试验典型项目”,持续为培育大国工匠赋能……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马来西亚国立师范大学、奎斯特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在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教育,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严格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要求,聚焦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专业及优质技工学校、专业建设,为实现“十五五”期间创建“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灵璧县技师学院”的目标积蓄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新校区3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气势恢宏,尹成新校长描绘着发展蓝图:2025年完成“双优校”验收,2030年建成区域性高职院校,同步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党委会议室墙上“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办学目标熠熠生辉,激励着全体师生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锚定“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影响”的奋斗目标,紧扣“扎根灵璧大地,办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学校正以“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使命,深入推进“双优”中职学校和“双高”技工学校建设,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力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治理体系。
以党建铸魂、以匠心育人、以创新赋能,打造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灵璧县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正奋力书写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灵璧样本”,为现代化美好宿州建设培育更多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文/赵菊、图/叶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