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兴化市统战工作以全面落实统战领域改革任务为重点,以推动统战工作责任制为抓手,聚焦中心大局,聚力主责主业,致力特色打造、统战赋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兴化统战力量。
强化思想引领,凝聚统战共识,画好思想同心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统战系统的工作主线。一是培根铸魂强信念。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5场,参加人数400余人次,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理论武装提素质。坚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组织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和知识竞赛,覆盖统战干部90人次、统战成员逾千人。三是同心同行聚共识。根据统战成员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同心圆 梦水乡”“祥泰暖心”“兴好有你”等系列主题活动,在看发展成就中振奋人心,在话家乡变化时加深感情,在谋未来蓝图时群策群力。“e路同行 网眼看兴化—乐游水乡”活动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紧扣中心大局,聚焦统战发力,提升服务贡献度。聚焦贯彻落实上级统战工作的部署要求、服从服务市委工作大局两个关键,主动将统战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一是助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以“法治+统战”模式深化“企”聚检察 共话“敢干”、“暖企护企 法治护航”等活动,开发运用“护企宝”微信小程序,为近400家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法律咨询,实现指尖服务。召开5期高规格的政企面对面交流会,开展“企业敢干”专题调研,联合兴化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举办银企对接活动,发布“惠企一证通”产品,12家企业现场签订预授信协议,破解融资难题。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精准锁定伽力森、顶能科技等侨企,实施“三专”服务,助力企业成功斩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现兴化健康食品产业高企“零突破”,2024年国家级高企总量位列泰州榜首,再竖创新标杆。二是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激活统战“资源枢纽”功能,依托九三学社中央“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平台,在绿色种养、生态循环等领域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5个,推广技术应用案例12个,实现技术推广到“田头”。结合基层党建“石榴工程”,依托海南镇刘泽村、昌荣镇盐北村等特色田园乡村,新建一批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举办“周韩模式”主题研讨会,孵化打造“回眸家乡·创客万昌”等电商品牌,实现项目落地到“村头”。通过知联会组织,上争获批泰州市财政资金300万元,用于昌荣镇盐北村水产养殖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和水质监测中心建设;组织上海、苏州驻外商会召开“兴有善议 乡村振兴”协商议事会和北京、无锡、常州商会专场活动,累计筹集资金560余万元,实现资金使用到“心头”。三是维护民宗领域和谐稳定。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书本”,在全市75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惠及11万名中小学生。全力推进“红石榴就业”行动,举办“春风送岗,兴好有你”云招聘活动,组织企业赴外省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对接,吸纳“民族8省区”群众来兴务工近200人。持续推进宗教治理“抓源头、抓苗头、抓重头”,开展抵御境外基督教渗透、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等专项行动,排查整改宗教场所问题100个、民间信仰场所问题27个。
强化功能支撑,打造统战品牌,放大特色影响力。紧紧围绕锻造过硬队伍、打造特色平台、拓展交流交往三项建设任务,精准发力、扬长补短,推动统战工作创特色、树品牌。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分类规范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年轻优秀党外干部后备人才库,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储备力度,持续选派优秀党外干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形成“发现储备一批,培养锻炼一批,推荐使用一批”的良好循环。制定新生代企业家“圆桌对话”会议机制,实施新生代企业家“1115”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新联会、海联会、留联会三大平台,构建“统战搭台、梯度培育”成长范式。二是建强平台载体。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作用,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和民主协商实效。依托“泰州市无党派人士实践锻炼基地”,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围绕沙沟镇“东游古镇、西看‘十八帮’”旅游新格局,结合古镇街巷肌理及文化资源分布状况等问题深入调研,激发游览区与生活区互动融合,加快古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步伐。重点打造“儒新社”“恒新园”等多个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基地,提供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人力资源等服务。三是深化联谊交友。以文化为桥增进认同,以亲情为纽带深化交流,以项目为媒扩大合作,组织拍摄温情纪录片《外婆桥 两岸情》,讲好外婆桥、杨大中医馆的故事,邀请台湾大成初级中学师生代表、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参观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郑板桥纪念馆,不断扩大兴化的对外影响力。举办兴化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专场推介活动,助推该市精深加工农产品飘洋过海,发展壮大海内外兴化人“朋友圈”。承办省侨商总会“凝聚侨界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兴化行活动,增强侨商投资预期和信心。
聚焦基层所需,发挥统战优势,提升治理新成效。紧扣“信任尊重、团结引导、组织起来、发挥作用”十六字方针,团结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献智出力,推动“同心助力”社会治理工作不断向基层延伸。一是化解矛盾有力度。积极开展“同心助力”社会治理主题实践活动,启动3个“同心助力”社会治理工作室试点建设,组织6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行动队”,共同实施“社情民意联排、社区环境联护、安全隐患联防、矛盾纠纷联调、政策法规联宣、困难家庭联帮”等“六联”工作。今年以来,各类调解室、工作室共接待70多名群众,帮助化解100多件矛盾纠纷,实现了调解团队专业化、工作流程标准化、服务方式亲情化。二是助困帮扶有温度。开展“苏新暖冬行动”爱心志愿系列活动,在昭阳街道长安社区、牌楼社区设立爱心小屋,累计收到总价值40多万元的物资,惠及1400多户困难家庭。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加“助飞雏燕”“关爱太阳花”“文峰墨苑”等关爱青少年成长公益活动,累积帮扶困境儿童、贫困学生285人次,帮扶资金达136万元,75岁的诚信会计公司创始人陈启兴被省政府授予第六届“江苏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依托“无党派人士周宇工作室”,以“关爱·圆梦”工程为抓手,推动“流动少年宫”项目建设,为农村的孩子送去免费公益课堂。组建“同心电商品牌策划工作队”,帮助推介大闸蟹、龙虾、土鸡等兴化特色农产品,带动50多家电商成为“网红”,年交易额超亿元。三是传播文明有深度。深化“以文化人—塑造水乡和美风貌”品牌效能,打造“统战+非遗”文化旅游路线,开展“寻美中国 寻美江苏 寻美泰州”兴化行主题活动。依托毕飞宇工作室、小陈故事、解善彪非遗手工工坊等,开展“文化赋能、文化铸魂”行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引领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兴化垛田农民画研究会解善彪团队为美丽乡村创作了2000多幅墙绘作品,足迹遍布兴化20多个镇街近200个村庄,培育出30余名“乡土秀才”,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文/江苏省兴化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 王晓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