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难老泉畔鼓舞扬新声

2025-08-13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难老泉畔,铙钹翻飞,鼓声震天。从六月十五难老儿女庆河会,到七月初二晋祠庙会,持续近1月的庙会盛大热烈,随着难老泉复流,当地百姓奔走相告,掀起了盛夏的狂欢。

晋祠庙前,一支身着绛红色传统服饰的太晋锣鼓队年轻队员们,在阳光下挥汗如雨。鼓槌上下翻飞,身体腾挪闪跃,激昂时如山河咆哮,声浪直抵云霄,舒缓处似晋泉潺潺,轻盈拂过心尖……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下来,击者忘我,听者动容。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队伍,正在用青春的力量重新诠释着古老的太原锣鼓艺术,奏响新时代鼓韵新声。

从田间地头到专业舞台

2017年的春天,在晋源区晋祠镇东院村广场上,四十余位村民用最朴素的热情敲响了第一声鼓点。谁曾想,这支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组成的队伍,会在七年间发展成为拥有完善组织架构的专业艺术团体。创始人李红强至今记得最初的情景:“那时候就是农闲时大家凑在一起热闹,没想到能走到今天。”

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吸纳了来自晋源区十里八乡的200余名队员。最年轻的队员丁丁刚满13岁,而年长的队员也不过五十出头,正值当打之年。每年寒暑两假,队员们都会自发组织为期月余的封闭训练,在烈日下打磨技艺,在汗水中淬炼精神。

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

太原锣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声名赫赫,其源头可追溯至晋源地区古老的“社家鼓”传统。“社家鼓”源于祭祀,是沟通天地的神器,击鼓怀念台骀神,击鼓颂扬唐叔虞,击鼓迎送刘皇姑,形成闹社火、庆丰收等民俗活动,百姓们自发组织,敲锣打鼓,或表达希望期盼,或挥洒喜悦激情。绵长的鼓韵中始终蕴藏着坚韧、乐观的精神和生活热情。

太晋锣鼓队最令人称道的是他们开创的“鼓舞”表演形式。在保持太原锣鼓雄浑底蕴的同时,队员们创造性地融入了现代舞蹈语汇。鼓点声中,他们或腾跃如龙,或旋转似风,将力与美的结合推向极致。出神入化的技法,如雄浑鼓乐底色上绽放的繁花,让锣鼓更具观赏性与艺术美感。

“我们不想只是简单地敲锣打鼓,要让传统艺术活起来、动起来,接地气、冒热气、扬正气,更有时代的朝气,年轻人才会更喜欢。”教练郭志亮这样诠释他们的创新理念。

在2023年太原锣鼓大赛上,他们一曲惊艳全场——古老的鼓点配合现代编舞,既有黄土高原的厚重,又洋溢着青春活力,最终从14支专业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亚军。

一支队伍改变一群人

对于队员们来说,锣鼓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表演团体,而成为一种精神家园。30岁的殷佳佳坦言:"以前农闲时就泡在麻将馆,现在一有空就想着练鼓。"更令人惊喜的是,几位患有肩周炎的老队员发现,长期的击鼓练习竟然让他们的症状得到了极大缓解。经济上,队员月均增收2000至3000元,团队年创收超百万。

指挥程彩花说:“不仅是赚钱,在这里,感受到更多的是团队的温暖和力量,也找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每当排练日的晨光初现,就能看到队员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眼中闪烁的光芒,晶莹胜似晋祠的晨露。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正是太晋锣鼓队最宝贵的财富。

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乡村庙会到城市广场,从婚庆典礼到商业庆典,太晋锣鼓队的演出邀约不断。他们不仅活跃在太原各地,更将太原锣鼓的魅力带到了长治、交城、沁源等周边地市。目前,团队每月要完成60至70场演出,场场爆满。

“我们要让太原锣鼓走向更大的舞台,走进老百姓心中,鼓舞人心,声动九州。”李红强望着正在排练的队员们,眼中满是憧憬。在晋祠庙会即将到来之际,这些年轻人正以百倍的热情投入排练,他们要用最精彩的表演,向世界展示晋阳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铿锵激越的鼓点声中,太晋锣鼓队的年轻人们正在书写着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新篇章。(文、图/晋源区融媒体中心 杨润德 崔莉霞)


0
上一篇: 河北易县:公益美育课堂 情“暖”乡村
下一篇:山西地电离石分公司开展2025年突发环境危险废物应急演练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