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与家庭
这两个最需要
温暖与信任的领域
歧视与暴力
却如阴影般存在
作为医疗工作者
我们始终坚信
健康权与尊严权
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无论疾病、性别、经济状况
或家庭角色如何
今天,我们与您共同探讨
如何打破偏见
消除暴力
让医疗回归初心
让家庭充满阳光
医疗歧视:看不见的伤害
医疗歧视是指因患者的疾病类型、经济状况、种族、性别等因素,在诊疗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例如,“艾梅乙”(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可能遭遇拒绝接诊、差别对待、过度防护等行为,甚至被泄露隐私。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医学伦理,更可能导致患者延误治疗,加剧健康不平等。
歧视的根源:
认知偏差:对疾病传播途径的误解(如误认为日常接触会感染);
制度漏洞:部分医疗机构缺乏明确的反歧视规范和投诉渠道。
我们在行动:
规范服务流程: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取消“特殊标识”,避免差别化就诊顺序;
强化隐私保护:未经患者同意,不得泄露感染状况或病史;
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对疾病的科学认知,避免过度防护或污名化;
设立投诉机制:开通24小时热线,及时处理歧视行为。
家庭暴力:家庭中的无声危机
家庭暴力不仅是身体伤害,更包括精神控制、经济剥夺等隐蔽形式。2025年新修订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将经济控制列为家暴范畴,如限制配偶基本生活开支、剥夺经济自主权等。
家暴的危害:
身体创伤:长期家暴可能导致伤残甚至死亡;
心理阴影:受害者易出现抑郁、焦虑,甚至自杀倾向;
代际传递:儿童目睹家暴后,成年后重复暴力行为的风险增加。
我们在行动:
完善制度:将反歧视纳入医院管理规范,定期审查服务流程;
加强协作:与社区、司法部门联动,建立“医疗+法律+心理”综合援助网络;
创新宣传:通过短视频、漫画等形式普及反家暴知识。
求助渠道
医疗歧视投诉:联系就诊医院投诉部门,或拨打当地卫生健康委热线;
家暴紧急救助:110(报警)、12338(妇联)、12348(法律援助);
心理支持:全国心理援助热线(4001619995)。
让我们携手
用科学驱散偏见
用法律遏制暴力
让每一个生命
都能在医疗中获得尊严
让每一个家庭
都能成为爱的港湾
(瑞金市总医院妇幼保健院院区钟可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