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福地福人聚,谋事创业风正浓。今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主动搭乘新旧动能转换的“快车”,提出“打好五场硬仗、实现五个新提升”的战略部署,将重点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创新重点项目“审批服务特派员”机制和“多规合一预审批”制度,以“思想大解放、工作大落实、作风大改进”,聚心聚力打硬仗,再接再厉谱新篇,拉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大幕。
践行“一线工作法”
全力服务100个重点项目
上汽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百万台套高端变速器制造和研发基地;德尔福投资10亿元建设燃油直喷系统和亚太研发中心;总投资80亿元的中科绿色制造技术研究院一期全部建成,已孵化落户绿色制造项目30个,将打造国家级综合性产业园区;国内最大产业园运营商联东U谷,投资20亿元打造创新科技谷和全国领先的医疗产业聚集地……福山大地,正上演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
项目是产业的靶心、发展的靶心,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开工。瞄准这一目标,福山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条福山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效率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凝聚一切力量,调配一切资源,建成一流工程、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在福山,每一个项目落户落地的背后,都是一场攻坚战,从区级领导到各职能部门高效推进,深入一线、靠上包帮、服务前置,一系列工作同步推进、有序开展、并轨前行。今年以来,福山区选派了30名项目特派员一直活动在项目建设现场,每周至少两次上门服务,跟踪负责各个重点项目的审批、用地、供电、供水等事宜,为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力争项目提早开工建设。
在福山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下,涉及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领域的总投资过千亿元的100个区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多领域同摁“快捷键”,吹响“冲锋号”,为福山经济发展注入强力“引擎”。其中,福山区承担的市级重点项目13个,目前已开复工12个;完成投资15.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7%,投资过10亿元项目5个。上汽百万台套高端变速器制造、德尔福燃油直喷系统,以及填补行业空白的艾迪智能、凯翔汽车等4个项目进入试生产;传化集团投资50亿元的智慧物流科技城、纸业原材料保税中心玖龙资源正在场地平整;行业领域唯一主板上市公司投资的丰东热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70%的永昌精密、高智能化的家家悦中央厨房等4个项目主体完工;打破国际垄断的凯恩新材料、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投资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等3个项目,正在基础施工。
为坚决打好“双招双引”这场硬仗,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新提升,福山区还确定了“东西南北中”12大招商区片,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和招商引资的重点。东部重点打造夹河岛滨水新城,西部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高端装备、总部经济,打造胶东半岛高端制造聚集区,南部大力培育千亿级现代物流集群,打造南部产业新城,北部打造福山北部城市中心、实现与开发区深度融合,中部打造城市更新的亮点、福山文化的样板。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发展潜力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高水平开放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总投资30亿元的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智能工厂内,第一批专机设备调试台已制造完成并顺利下线,将为组装完毕的伺服单元刷写程序并进行相关功能测试,这是该企业在德国制造基础上独立制作专机设备的首次下线,博世华域烟台工厂从此成为四个生产基地中唯一布点专机研发设计、生产、安装、调试的智能工厂,实现了从加工生产到自主研发的飞跃式发展,将打造北方最大的电动转向系统制造中心。博世华域从2011年投产至今,企业产值已增长30倍,累计达到157亿元,税收累计达到8亿元,创造了福山工业项目的新标杆。
窥一斑而见全豹。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不断深入,福山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主动融入“互联网+”、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世界500强德尔福投资5亿美元,建设燃油直喷项目,设立海外首个研发中心,是亚太地区最大基地;世界500强500强延锋安道拓投资10亿元打造北方最大智能座椅生产基地;全球最大钢铁企业宝武集团投资鲁宝钢管,增资10亿元生产的耐高压、大口径无缝钢管替代进口……福山的新旧动能转换大潮风起云涌,新动能渐有新气象。
老树绽新芽,繁花次第开。二产工业加速转型升级,三产服务业则在快速膨胀。近年来,福山区坚持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最大潜力所在。投资50亿元的传化智慧物流、40亿元的济铁物流园等现代物流产业项目集聚落地,千亿级物流集群呼之欲出,福山将成为对接东北亚、服务环渤海的现代物流中心。200亿元的恒大夹河岛,将建设集五星级酒店、CBD商务区于一体的水上新城;30亿元的东方剑桥教育园,将为烟台再添一所从小学到大学的知名院校;10亿元的冰上运动综合体年底可承接国际性冰上运动赛事……一批批“高大上强”项目,为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注入强劲动力。“美丽蝶变”的福山,将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软硬件”全面发力
外引内聚激活“第一资源”
产业的快速膨胀为福山经济发展集聚更多动能,创新则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福山区持续强化“第一资源”人才的引进,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领域及以物联网、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主动顺应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精准性、针对性地推出“聚福英才计划”,整合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积极引进、培育和激励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并对入选“聚福英才计划”人才按照创新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类别,分别给予最高400万元、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资金资助,同时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产业化奖励和30万元的引才奖励。
高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不仅仅是实打实的资金奖励,还有心贴心的保障服务,福山投入1.5亿元建成266套高层次人才公寓,创新实施“聚福英才金卡”制度,持卡人才可享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一站式”“一对一”服务,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今年,还将邀请40名以上国家级人才来福考察,在京沪等地开展5次以上专题招才引智活动,赴外招商引资全部设置招才引智环节,同时探索市场“雇员制”引才,逐步形成聚集人才的“引力波”,起到“一花引来百花香”的引才效果。
政策是软件,平台则是硬件。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福山聚力建设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培强育壮“第一资源”,让人才有充足的“用武之地”。目前,该区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方式,打造企业聚才育才的科技平台体系,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80家。首期规划独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孵化区域5000平方米,年内入驻高层次人才项目15个以上,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引领产业发展前沿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年内新认定市级以上平台不少于10个,新引进科研机构5个以上。正是“软硬件”的全面发力,更多的优质人才青睐福山,选择在这片福地创新创业。截止目前,福山区共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516人,其中,院士6人,省“泰山系列”“齐鲁系列”、市“双百计划”等省市级人才34人。
优化窗口审批服务
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实现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福山区主动研发的工程建设项目“网上流转、并联审批”数据共享平台已经上线试运行。该平台将多个部门的审批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项目单位只需登陆平台网址,即可直接点击跳转至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并将审批环节中涉及的住建、自然资源、规划等审批部门全部纳入局域网内,实行网上审批,并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即时向项目单位和部门推送审批结果。
“网上流转、并联审批”数据共享平台正式启用后,能够实现企业申报有平台、部门审批数据共享有途径、审批流程全透明的目的,打通审批部门间信息不共享,项目办理进度不公开,申报单位相同材料重复递交等“堵点”,实现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审批信息资源共享、实时推送、互联互通,进一步助力构建我区“不见面”“零跑腿”的审批模式,营造“企业申报有途径、审批结果共享有平台、审批情况推送有微信”的审批网络环境,加快构建独具福山特色的工程建设项目“一门、一窗、一网、一次”的审批服务体系。
今年以来,福山全区上下明确坚决打好营商环境优化这场硬仗,30名项目特派员主动上门服务的同时,又推行审批窗口服务承诺制度,政务服务中心大厅设置7个功能区、117个服务窗口,安排143名工作人员,承担353项审批事项,设置企业代办员119名,窗口专服员21名,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作出公开承诺,实现便捷高效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个门、只对一个窗、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培育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政务环境。截至目前,福山区“只跑一次”“零跑腿”事项达到90%以上,从而,以高效的政务服务、优质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为高质量发展增添“燃料”。
此外,福山还大力推行领导大分包、部门大包帮,并成立3个专项督查组,下沉一线督查,每月通报,对履职不力、效能低下、违纪违法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定期公开工作进展及位次排名。从而,调动每个人的潜质,发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动员各方的力量,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以决胜姿态奋力建设现代化开放创新之区。(赵逢晶 潘丹丹 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