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网站历经数月收集和筛选,从数千名有代表性的“海归”里选出在科技创新领域卓有成绩的创业者,正式推出《“中国海归科技创业者100人”榜单》。
在这份长长的榜单中,有6名张江创业者上榜——特赞创始人兼CEO范凌、复宏汉霖联合总裁兼CEO刘世高、爱乐奇创始人兼CEO潘鹏凯、蜻蜓FM联合创始人杨廷皓、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EO赵立东、云从创始人兼CEO周曦。(注:按创业人姓氏拼音首字母)
海归创业,在张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里有超过40万从业人员,其中约有7500名为归国留学人员。这些创业者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的高管、世界著名学府的毕业生,他们在张江开启人生新征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以上6位创业者所涉及的领域——生物医药(医)、数字信息(E)、人工智能(AI),正属张江当下最“热”产业,这些海归创业者们是如何在这些领域里有所作为的?他们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态从零开始,践行自己梦想的?
1、医产业
刘世高&复宏汉霖:源于对生命的思考

复宏汉霖脱胎于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刘世高博士和另一位华人科学家姜伟东博士联合创办的开曼Henlius公司。去年,复宏汉霖首款重磅产品汉利康®成功上市,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谈到归国创业的初衷,和刘世高本人的际遇不无关系。归国前,他原本在美国西海岸过着舒适稳定的生活。然而一场变故从天而降,彼时,刚刚退休的父亲查出罹患癌症并于2007年过世,这对于从小就对父亲分外崇拜的刘世高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
父亲的去世让刘世高开始集中思考一系列问题:什么样的工作对生命本身和社会而言才更有意义?如何让更多患有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患者能用得起高质量的治疗药物?深思熟虑后,他毅然辞职回国创业。对此,他直言:“在美国,像我这样的人才非常多,多一个、少一个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回国,把几个好药做出来,就能惠及众多同胞,可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自幼喜爱生物学的刘世高说:“我从小就对生物学很感兴趣,接触大自然时对生命的奥秘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自身的兴趣加上坚持,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促使刘世高归国创业,这也是生命健康领域不少海归华侨归国创业的初心。
2、E产业
潘鹏凯&爱乐奇:
培养“世界公民”和“未来领袖”

1997年,潘鹏凯师从“互联网教父”尼葛洛庞帝,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深造。尼葛洛庞帝对于原创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时常鞭策学生超越自己。与大师为伍,潘鹏凯深受其影响,他回忆说:“老师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极富创造性,五六十岁时还在不知疲倦地研发新项目。”
毕业后,潘鹏凯回国创立了智能英语学习产品说宝堂,2009年产品升级为爱乐奇。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爱乐奇结合了互联网因素,用大量的动画、语音、游戏多媒体课程软件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富有趣味的英语虚拟世界。
作为国内领先的K12英语教育产品和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爱乐奇拥有K12教育多条分支的产品线,可提供内容、工具产品、管理SaaS(软件即服务)、师资培训等多项服务。
自2004年起,潘鹏凯已在英语教育行业泛舟十余年,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书育人、因材施教。在他的带领下,爱乐奇通过先进的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孩子们设计出通向全球的英语学习产品,在学习中体会世界的多元文化,旨在培养出真正的“世界公民”和“未来领袖”。
杨廷皓&蜻蜓FM:缔造声音的时代

蜻蜓FM诞生于2011年9月。发展8年来,蜻蜓FM已覆盖全世界的广播电台,实现PGC(专业生产内容)点播和自制内容。在这里,既可以收听各类电台,也可以收听蜻蜓FM自己录制的节目。官方数据显示,蜻蜓FM现已突破2亿用户,日活跃用户量1000万,收录全国3000多家电台广播,稳站行业第一梯队。
蜻蜓FM的联合创始人,来自台湾的创业者杨廷皓同样拥有骄人的履历:年轻时赴美国伊利诺大学研修计算机人工智能,博士没念完就被微软挖去,先后供职于微软美国和北京微软,获得过20项国际专利。
2007年,杨廷皓加入美国著名视频网站Hulu,一路做到公司高级副总裁的他并不满足:“毕竟当时我只是技术领域的负责人,但其实我可以做得更好,可以影响到整个产品和商业布局。”
不甘人后的他决定自己创业。2011年在李开复的创新工厂,杨廷皓遇见了蜻蜓FM的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张强和赵捷忻,彼时创新工场的产品刚刚上线,产品技术实行外包,杨廷皓从中看到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碰撞的火花。在他看来,声音与文字、视频不同,是一个伴随性的媒体,是唯一能解放眼睛和双手的输出方式,比如早晨,你可以一边刷牙一边听新闻,不用专门花费时间就可以获取信息——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声音的时代”降临了。
沟通两次后,杨廷皓加入了蜻蜓FM,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带领蜻蜓FM成为在线音频领域的玩家。从网络音频市场拓荒,到引领行业转型和创新,再到如今逐步构建起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新生态,杨廷皓认为“音频行业风口正劲”。
“蜻蜓FM之所以能抓住这个风口,主要因为我们在内容制作、版权权益和商业分成上多管齐下,打造出PUGC新形态,获得了行业和用户的广泛认可。”杨廷皓坦言,不仅如此,蜻蜓FM还联合了合一集团、创新工场、新榜等新媒体企业,发起并创立了“有声有视”全媒体意见领袖IP孵化平台,共同做大内容创业的蛋糕。
3、AI领域
赵立东&燧原科技:实现AI芯片自主化

赵立东,曾在硅谷工作超过20年,拥有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硕士学位和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2007至2014年服务于AMD,历任计算事业部高级总监、产品工程部高级总监,并参与成立中国研发中心。2018年3月赵立东成立燧原科技,针对云端数据中心开发的深度学习高端芯片,定位于人工智能训练平台。
同年,燧原科技获得了由腾讯领投,种子轮投资方亦合资本、真格基金、达泰资本、云和资本继续跟投的3.4亿元Pre-A轮融资。消息一出,震动业界。
实现AI芯片自主化是燧原科技的初心。事实上,燧原科技创业团队的主要成员均实力不俗,大多来自著名的美国半导体公司AMD。创始人兼CEO赵立东此前曾任职于AMD中国,后赴锐迪科任职总裁。公司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都拥有15年以上的高端芯片及相关软件生态系统开发及量产经验,有着丰富的工程和产品化实战经历,曾成功开发并量产过多颗大型芯片。
谈及此次融资,赵立东自豪地说:“国家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研发并加快深度应用,带给燧原科技这类高科技创新企业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本轮融资我们引入了战略投资,为燧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会把握机遇,深耕技术,致力于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自主创新解决方案的技术领军者和可靠供应商。”
范凌&特赞:
用科技赋能商业和社会的想象力

范凌是哈佛大学博士和普林斯顿大学硕士,人工智能设计领域和组织智能化领域的专家,曾经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5年后,他的身份转换为特赞创始人、CEO,同济大学设计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他所创办的特赞是为全球领先品牌提供设计、创意、营销、体验供给平台和数据智能解决方案,目前特赞平台上已积累了来自17个国家的30,000+创意供应商,他们来自平面设计、UIUX设计、插画、动画、社会化营销等各个领域。
范凌创办特赞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数据智能来辅助创意人更好地工作。成立初期,特赞主要服务于设计师群体,用大数据和智能匹配技术为企业精确对接设计创意人。之后,范凌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设计能力的平台化流量聚集。“我们发现在大企业里,营销占据倒金字塔型的顶端,占到大部分的预算,所以我们开始转做大型企业营销的解决方案。”范凌说。
从设计师平台走到营销场景,特赞目前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通过AI投放大量内容,再根据投放效果实时反馈,继续优化。依托Tezign.EYE(创意内容的图像处理引擎)和Tezign.MIND(创意能力的机器学习引擎),特赞通过人+机器智能实现创意内容生产,放大、优化创意和内容触达,以创意内容的数据进行消费者体验运营,用科技赋能商业和社会的想象力。
周曦&云从科技:追寻少时梦想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博士

在业内,云从科技被列入国内计算机视觉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作为其中唯一的国家队选手,云从科技的诞生颇为传奇——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是标准的海归精英派,本科和硕士阶段就读于中科大,博士及博士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Thomas S. Huang黄煦涛教授,学成后由中国科学院引荐回国。在中科大读书期间,互为同窗的周曦、温浩和李继伟因爱好编程走到了一起,当时流行用电脑下五子棋,而他们想了一个新玩法,通过编程和真人对弈。五子棋外,三人还尝试在当时盛行的网游《星际争霸》上“做文章”,获得了联想杯大学生编程竞赛的奖项。周曦回忆说:“当时我们就想,如果以后人工智能既能帮我们打游戏,又能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那该有多么美好啊。”
2015年,拥有20年深厚友谊的三人再度集结创业,共圆少时梦想。创立之初,三人选择从金融行业切入,慢慢渗透到安防、商业等领域。短短4年就把云从科技打造成AI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以及银行业的第一大人脸识别供应商。
2018年10月8日,云从科技宣布正式完成新一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将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及硬件上下游产业布局、建设研发中心与培育人才队伍建设,助力行业智能化转型。从2018年开始,云从科技不断强化自己作为人工智能平台的角色——同年9月26日,云从科技与浪潮集团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结合自身优质技术与资源,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和应用创新。而此前,云从科技已经与中科院、上海交大、四大行、公安部、中国民航总局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除了上述几位,在张江还汇聚了众多海归人才,他们从世界各地而来,在张江追寻他们的创业梦和事业理想,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陪伴张江共同成长,将张江打造成一个有故事的世界级科创高地。
(经济网苏州中心讯 图、文 /张江集团 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