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安置小区管理 农村“锈带”变“秀带”

2019-11-08 来源:经济网 图、文/杨正玲 开宣   加入收藏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置小区
 
  “零散老旧房,建在马路旁;村前黑水沟,村后大白杨”。这首诗曾是苏北农民群众住房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江苏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抓主题教育契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的部署要求,以商品房标准建设管理农民安置房,使农村“锈带”变“秀带”,安居景区呈现出“四季如春”的动人画卷。
 
  党建引领,耕好基层“责任田”
 
  南马厂三联村老党员陈兆贵说,“我党龄30年了,乡亲们都很尊重我,政府拆迁,我当然要带个好头。”他在拆迁过程中带头租房,腾出自己家给街道办作拆迁指挥部。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拆迁安置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联动。在脱贫致富、村务监督、便民服务、劳务输出、矛盾调解、文体活动方面,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村一策”整顿5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创建“四方挂钩”帮扶机制,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口袋有钱,生活更甜”,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智囊团”进村居、村居“互比互看”、机关部门挂钩、书记周末讲堂等活动,能人带、带能人,村集体通过入股企业、门面房出租、集体土地承包、高炮广告等方式,多途径扩大村集体经济,支部凝聚力进一步彰显。42个村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8万元,村集体收入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
 
  丰富配套,便利村居“生活圈”
 
  “干革命就要干到底,立场坚定骨头硬,党的旗帜高高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70岁的张建国大爷在李集新村铿锵有力地唱起了淮剧《共产党带领我们向前进》。
 
  李集新村有19幢住宅,共计2065户,总建筑面积约为30万平方。开窗见绿,出门观景,周围设施齐全。综合服务中心内设了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周边还有省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同时有警务室、卫生室、超市、广场等,为群众打造出了“15分钟”幸福生活圈。
 
  生活不在别处,便利就在身边。从2016年以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施了117个拆迁项目,完成了钵池山五期、富士康四期等19个安置小区房屋交付工作,共计交付安置房屋12984套,交付安置房面积约128.6万平米。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开发区着力丰富安置房配套,引进北师大建成高级中学,在空港、枚乘、新港开工建设新学校;打造社区养老基地,为老人提供“养、居、医”一体化服务;加强安置小区农贸市场、体育广场、社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心、未成年教育中心、商业中心等配套建设;督促解决物业对辖区楼道全面粉刷、绿化增补、增加停车位、二次装潢垃圾清运、违章搭建等600余件问题,让群众物质生活上水平、精神世界受熏陶、安居乐业有保障。
 
  惠泽民生,服务群众“贴心人”
 
  “小区树木高大影响住户采光,党群议事会来处理;空巢老人生病求医、上门理发、家政介绍,党群议事会来帮忙;小区车库起沙起尘,党群议事会来督促。”新港办事处城西花园社区党支部组织“党群议事会”,成为贴心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为向纵深开展主题教育,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瞄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边学边查边改,在完成“8+1”专项整治基础上,优先解决安置小区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整改、黑臭水体整治”诉求。目前已整治深圳小区、龙门之都、教师公寓等小区21个,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缓解了停车难、房屋渗水、排水不畅等急需解决的问题。该区还投资2000余万元,对苏州河、北一支和团结大沟进行疏浚河道、新建管道和新增生态绿,上述3条黑臭水体整治进度均已超70%,其中苏州河与北一支进度均超90%,分流改造沿线雨污水管网,推动富士康路、富准路沿线企业与新建雨水管道顺利纳管,使得河道变清,河岸变绿。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困难群众关爱、促进富民创业就业、全面优化政务服务、加强城乡综合治理”七大民生工程,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发展红利。
 
  (图、文/杨正玲 开宣) 
 
 
0
上一篇: 共话全球供应链金融合作新发展
下一篇:山西临汾生态环境局召开秋冬防工作集体约谈会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