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县统计局朱振2014年来到白土岗镇柳树沟村驻村帮扶。5年来,他走村入户,深入基层,协助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主动整改---争取项目改变落后村子面貌
柳树沟村交通闭塞,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发现问题后,朱振主动帮助村委争取了一批村级基础设施项目,硬化全村道路8400米,实现了村组道路组组通,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问题。村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和安全饮水工程相继建成使用后,朱振又争取了15万资金用于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并为新村部装上了空调、电脑、宽带、打印机等设备,村子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
图中为朱振
柳树沟村青龙水库因年久失修,失去了原有的灌溉功能。朱振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开会商议后,向县水利局提出了对青龙水库除险加固申请。经过多次协调,柳树沟村最终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加固后的水库库面达到60余亩,蓄水量大大提升。此外,该村又新建了四条拦河坝和两个塘堰,保证了柳树沟村沿河几百亩的稻田旱涝保收。
精准识别----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
2015年,柳树沟村开始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经过3个月的入户走访,朱振和村两委干部从递交贫困户申请的185户群众中确立了70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其中,贫困户张广文的妻子王侠,因父母反对,不愿提供户口本,导致王侠在柳树沟村生活16年一直未办结婚证。其14岁的女儿张天凤因为没有户口,上学只能用父亲的名字登记学籍。了解情况后,朱振主动与王侠的父亲王保永取得联系,通过拉家常以及讲解国家当前扶贫政策的方式对其进行劝说。一个多月下来,王保永被朱振的诚心所感动,同意女儿迁移户口,困扰王侠16年的户口问题终于得以妥善解决。
真心为民---贫困群众疾苦长挂心间
驻村期间,朱振从点滴小事做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把群众疾苦挂在心间。
2017年2月,贫困户孙长春妻子张清银因偏瘫病发需到南召县人民医院就医。得知这一事情,朱振主动开车送其到县医院治疗。
贫困户王桂周经鉴定为三级残疾,朱振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帮助他办理了慢性病卡,解决了他的医药支出难题。
朱振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
两业攻坚---实现就业和产业全覆盖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关键。2018年12月,柳树沟村在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流转土地40余亩,投资500多万元,配套修建无塔供水设备、大口井、围栏和雾喷等设施,开始建设香菇种植基地。朱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村里香菇种植贫困户到西峡县百菌园香菇种植基地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并邀请西峡县香菇种植专家到柳树沟村对香菇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先富带后富,朱振帮助香菇种植大户杜德发成为致富带头人,发起成立南召县德发香菇种植合作社,免费为香菇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并定期传授香菇种植管理知识,推动了当地香菇产业的共同发展。
朱振给贫困群众讲解秋冬季香菇管理知识
基地香菇长势好,朱振又联系了多家超市帮助贫困户销售鲜香菇,并购买10多台香菇烘干设备,为群众消除后顾之忧。
群众自愿、支部主导、政府帮扶、基地带动, 2019年柳树沟村实现产值250万,带动了周边160个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务工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
目前,柳树沟村基本实现了就业和产业全覆盖,贫困发生率由确认建档立卡时的14.15%下降到1%。
坚守岗位---扶贫济困公仆情怀
驻村5年,当初和朱振一起驻村的队友已经换了两批,但朱振却一直都在。他用一颗朴素的为民之心,一份赤诚的公仆情怀,尽其所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村里的贫困群众自发为朱振送来了“扶贫济困暖人心、真心为民办实事”的锦旗,从群众手里接过锦旗时,朱振激动地热泪盈眶。
(经济网郑州讯 图 文/赵朋娟 廖涛 王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