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决策部署,黑龙江省2018年11月实施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打响“散乱污”企业治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重污染天气应对5个标志性战役,扎实推进工业炉窑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燃煤锅炉综合整治3个专项行动。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8-2019年采暖季全省优良天数比率为90.8%,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今年1-11月份,全省优良天数比率为9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7%。
一、狠抓“四个结构调整”,着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性问题
黑龙江生态环境部门聚焦蓝天保卫战引领性工作,深入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个结构”,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组织重点企业搬迁改造,目前完成17户;严控“两高”行业产能,水泥企业退出熟料产能60万吨、减量置换产能78万吨。严格治理“散乱污”企业,全省完成整治997家,完成率69.6%。严格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哈尔滨2019年1月1日起执行火电厂和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二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狠抓燃煤污染治理,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新能源总装机1085.5万千瓦,比年初增长69万千瓦。加快推动县级城市建成区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今年以来共淘汰1097台。今年以来完成13台、累计完成59台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占全省煤电总装机容量70%以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建筑设计面积905万平方米。三是调整优化运输结构。统筹油路车污染管控,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查处、整改各类违规及不规范经营问题2131件。着力提升铁路运输比例,今年1-10月,全省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7.2%,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5.2%。淘汰黄标车27686辆、老旧车16584辆。开展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核查。四是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严格管控面源污染,开展哈尔滨市扬尘污染源监测,排查出主城区内扬尘污染源431个,公开约谈哈尔滨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开展2次扬尘督导,督促哈尔滨市提高建设施工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矿山综合治理,今年1-10月,鹤岗、七台河等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193.35公顷。
二、精准实施“两个集中突破”,坚决打赢秸秆禁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标志性战役
一方面,坚决管住秸秆露天焚烧。牢固树立“不能烧”思想,采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网格化监管、开展督查巡查、严格资金扣缴、严肃约谈问责等措施,有效管控秸秆露天焚烧,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重点时段全省火点85处,较2016、2017年分别减少95.6%、97.2%。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最新要求,组织开展2019-2020年有效解决秸秆露天焚烧督查,截至目前暂未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另一方面,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升级省级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具备7天预报能力并精准到各城市。督促各市(地)提前发布预警,落实应急减排措施,2018-2019年供暖季,各(市)地发布预警62次,全省重污染天数59天,同比减少23天。开展哈大绥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完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省级及地市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补充完善应急预警减排企业名单,减排企业数量达到1681家,同比2018年增加近4倍。2019-2020年供暖季以来,全省未发生重污染天气。
三、全面夯实“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现代化能力和专业水准
坚持严查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企业,加快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2018-2019年供暖季组织开展10轮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发现各类大气环境问题1094件,开展2019-2020年供暖季强化监督。建设移动执法平台,实现全省“一张网”。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开发研制大气环境气象遥感分析查询系统,开展多要素分析与预测。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周边区域为试点,构建可视化秸秆禁烧点位实时监控系统,布设37个点位,总覆盖面积853.9平方公里。
(经济网哈尔滨讯 文/ 聂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