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山东讯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以“党建引领、规划先行、产业富民、文化聚力、环境保护”为思路,以打造“活力农业、美丽乡村、幸福农民”为目标,以点带面,以沿黄村庄龙王崖等村庄作为试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自2017年以来,多点发力、注重结合,历经1000天的蝶变,龙王崖村旧貌换新颜,村年集体经济收入由不足3000元增长到近80000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8500元增长到16500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亮洁美”、从空壳村到富强村、从薄弱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蝶变,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巩固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
注重顶层与基层结合,彰显生态美。梁才街道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导龙王崖村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保持良好生态,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一是注重规划衔接。把“美丽中国”的部署,省《关于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学准吃透,按照滨州市、滨城区“沿黄开发”体系建设要求,统筹十里荷塘景区与街道东部新城建设规划,做好衔接,也为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奠定了基础。梁才街道编制《村庄发展五年规划》,龙王崖村制定《村发展五年规划》,明确总体思路、工作目标,细化生产、生活、生态等内容。二是突出村居特色。梁才街道按照“1+2+N”的思路,围绕沿黄开发,以车行道和骑行道为串联,做好十里荷塘、千亩花海等特色景区建设,着力打造“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融为一体,现代农业与休闲观光相融并进,乡村风韵与城市景观相得益彰”的沿黄休闲观光旅游带。龙王崖村积极融入,全力做好民俗特色村建设,打造沿黄休闲观光旅游带上的节点工程。三是体现乡土元素。把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乡村延续的价值核心来抓。实施“筑台提升”工程、粉刷村内墙体时,辅以彩绘、浮雕立体画,凸显黄河四季农耕、丰收、庆典文化;建设篱笆长廊,竹篱笆造型似龙鳞,与村名、龙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
注重建设与管理结合,彰显环境美。“三分建、七分管”,做到建管结合,实现常态长效。一是建设前统筹摆布。龙王崖村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为民服务中心,拓宽硬化村内道路及出村路,整修排水沟,粉刷村内墙体,改造通讯电缆,改造旱厕,设置垃圾桶,并对进出村桥涵进行改造提升,不但美化了村庄而且还有效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村容村貌大“变身”。二是建设中严把关口。严把质量关,对工程材料购置、调配和施工全程监管;严把卫生关,及时清运处理工程废料和垃圾;严把安全关,做好警示标识和安全围挡,避免安全事故;严把进度关,做到计划科学、调度及时、督促有力;严把资料关,做好工程验收和审计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备查。三是建设后加强管护。注重上下联动,完善长效机制,采取“户集、村收、街管”的方式,从队伍、职责、制度、经费等环节入手,让“美丽乡村”一直美下去。梁才街道成立环卫管理服务中心,将龙王崖等74个村居纳入乡村环卫一化实施范围,配置垃圾清运车、设置垃圾站、布置垃圾箱。龙王崖村配备保洁员,按照“财政支持一点,村级自筹一点”原则,解决工资待遇;通过强化宣传、卫生评比、“美丽庭院”建设等方式,改变了群众落后的卫生意识和不良习惯,解决了“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注重生产与生活结合,彰显产业美。龙王崖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新六产”,积极培育现代生态高效产业体系。一是打造特色农业。发展果蔬种植采摘园占地60余亩,建成特色种植大棚30个,其中玫瑰大棚8个,软籽石榴、葡萄、网纹瓜和各种甜瓜大棚19个。举办大有龙崖蜜瓜品瓜会,推动“采摘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乡村旅游。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把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形成了农商旅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龙王崖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60余人,人均务工收入近3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发展果蔬种植300余亩。致力打造鲁北地区最大的梅园——盛泽梅苑,种植梅花品种30多个、3000多株,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三是推动村集体增收。采取“集体入股+村民参与+企业运作”的方式,实现村内耕地全部流转给阳光农业公司、大有新能源公司、中裕集团公司。投资17万元,建成24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收入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龙王崖村正是因为生产方式的改变,解决了柴堆、粪堆、垃圾堆等“三大堆”顽疾,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
注重引领与自发结合,彰显风尚美。龙王崖村把风尚美作为“里子”和“软实力”,坚持党建引领,持之以恒、抓常抓长,把“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一是发挥支部的“推进器”作用。村党支部推进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认真谋划“党建+旅游”发展思路,确立了“老村保护性开发、新村景观化提升、土地集约化流转”的发展路子,抢抓沿黄开发机遇,对村庄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积极培育文明乡风,先后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创建、道德模范“十大孝子”“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评选表彰活动,组建红白理事会,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氛围。二是发挥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党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效,落实到谋划发展、推进工作、服务群众中。面对土地流转难题,主动入户疏解,分析形势,阐明利弊;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三治融合”、加强“四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抗击台风灾害中,当先锋、争标兵。三是发挥村民的“主力军”作用。在经济发展中,协调滨州农商银行对全村实行整体授信,对65户(大家庭)每户授信5万元;引导村民承包大棚,提供技术支持,将村民培养成农技员,企业按劳计酬,承包户每月收入可达2600多元。在社会治理中,实行群众代表“胡同制”,即一条胡同8户人家,从中选出一名代表参事议事。在民生改善中,协调设置校车点两处;发放奖学金、助学金4万余元;为全村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人身意外险。一系列引导不包办、帮忙不代劳的举措,让村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导者、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