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安徽讯 校园内消毒、储备防疫物资、落实复学“三案九制”、开展复学防疫演练及相关培训……连日来,为切实做好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开学工作,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统筹落实疫情防控与开学复课,为每一名即将返校的师生筑牢生命安全和健康屏障。
认识再提高,扛起政治责任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开学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合肥新站高新区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省、市要求,以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统筹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抓好防控措施落实,做好复课准备工作,保证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开学,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教育教学质量。
包保再加强,确保安全有序
在新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学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信息监测等7个专项工作组;健全联防联控机制,新站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成立工作专班,切实履行主管责任,主动与区卫生疾控、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系,按照联防联控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协调专业医务人员、防疫人员担任疫情防控指导员,定期到校巡诊巡查。各中小学建立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防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防控责任。
新站高新区召开中小学开学工作会议
措施再具体,做到任务明确
合肥新站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印发《新站高新区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方案》《关于开展新站高新区教育系统开学方案审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对照安徽省、市开学工作指南和方案,拟制学生返校准备情况验收记录表,细化为18个小项;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和学生分批返校预案,做好学生错峰上学和放学安排,并开展推演。社会事业局组成八个审核验收工作组,逐条验收。目前,已经完成对全区10所中学开学方案第一轮审核和实地验收。同时,根据审核验收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
行动再到位,主抓关键环节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报告制度,精准摸排疫情信息。成立信息监测组,对所有教职员工和初三学生开学前14天身体状况、活动轨迹等信息进行摸排;积极争取资金,拓宽和畅通学校口罩等物资购买渠道,督促各单位按建议清单补足补齐相关物资,做好学生返校前的物资储备保障工作;建立学校防疫物资储备和使用制度,做到规范使用、专物专用;组织各中学研制返校后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区内九年级毕业班师生开展教学进度问卷调查,组织教学质量诊断和评估,并根据质量检测实际情况开展查缺补漏工作。
新店花园学校物资储备
确保开学复课防疫到位,校园安全教学有序,请牢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5条核心措施:
开学前:
1.学校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健康情况,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培训。
3.开学前对学校进行彻底清洁,对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4.所有外出或外地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返回居住地后应当居家隔离14天后方可返校。
5.做好洗手液、手消毒剂、口罩、手套、消毒剂等防控物资的储备。
6.设立(临时)隔离室,位置相对独立,以备人员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进行时隔离。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并进行培训、演练,校长是本单位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开学后:
1.每日掌握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健康情况,加强对学生及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工作,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2.妥善保管消毒剂,标识明确,避免误食或灼伤。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3.各类生活、学习、工作场所(如教室、宿舍、图书馆、学生实验室、体育活动场所、餐厅、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加强通风换气。每日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课间尽量开窗通风,也可采用机械排风。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
4.加强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应当保持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每天定期消毒并记录。对门把手、水龙头、楼梯扶手、宿舍床围栏、室内健身器材等等高频接触表面,可用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也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5.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餐(饮)具应当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建议学生自带餐具。餐(饮)具去残渣、清洗后,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钟;或采用热力消毒柜等消毒方式;或采用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
6.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7.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中小学校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m长盥洗槽,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8.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收集清运,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定期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9.建议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10.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晴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浄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11.加强因病缺勤管理。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对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及时追访和上报。
12.不应组织大型集体活动。
13.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个人防护与消毒等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示范学生正确洗手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遮挡口鼻。
14.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
出现疑似感染症状应急处置:
1.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喉痛、腹泻等症状,应当及时向学校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2.教职员工或者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4.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家长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