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公司: 全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2020-04-22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文 / 崔建武 王保庆   加入收藏
  经济网讯 近年来,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市、县各级工会的指导下,秉承“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培训理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员工“素质工程”建设,形成了“构建一个体系、注重两个激励、创新三项举措、推进四个结合”培训新格局,员工素质提升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中国职工教育企业百强”、“全国企业培训先进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多项荣誉。
 
筑牢培训主阵地,构建科学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

    坚持“培训造就人才,人才创造未来”的工作理念,从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形成一套具有津西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组织机构。为确保技能培训顺利开展,专门成立以党委副书记为主任,下设27个成员单位的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涵盖7000名员工。完善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和完善《专业带头人评选与管理暂行办法》、《兼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和《干部员工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等培训制度,每年年初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硬件建设。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3000多平米教育培训中心、多功能电教室16个、网络培训教室2个,引入智能考务平台及炼铁、轧钢VR模拟仿真等设备。强化师资力量。津西投入60万元聘请唐山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老师开展考评员、企业培训师等培训;现拥有专业教师207人,其中:培养内部兼职教师130人,并全部取得企业培训师或考评员职业资格证书,承担公司各类技能培训、课程与教材开发、实践教学指导、讲座等工作。
 
注重两个激励,调动提高全员学技能积极性

    培训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催化剂。拓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晋升通道,实施专业技能津贴政策。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全员学知识、提技能、强素质的主动性。

   (一) 注重职业生涯晋升激励。将职业资格列为干部选聘条件。出台《中层以下干部管理办法》,将职业资格与干部选聘挂钩,班组长需具备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车间主任需具备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中层干部需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截至目前,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各级领导岗位147人。建立专业技术岗位晋升通道。出台《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办法》,为专业技术人才设立“专业工程师→主管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首席工程师”的技能人才职业生涯晋升通道。100余名员工被聘为专业工程师、主管工程师。通过以上举措,实现“专业技术人才”与“行政管理人员”横向交流与纵向晋升,打通职业生涯发展“双通道”。

    (二)注重薪酬激励。职业技能津贴奖励。对取得“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员工,每月分别给予200元、400元、600元、800元的技能津贴。技能大赛专项奖励。在各层级技能大赛中获得状元、能手的分别给予相应的专项奖励。对获得公司状元和能手称号的,给予5000元和3000元的奖励;获得市级状元和能手的,给予10000元和5000元的奖励;获得全国行业的状元和能手的,给予50000元和20000元的奖励。技术创新奖励。每年组织技术创新活动,针对技术创新项目创效情况,给予核准创效金额3%的奖励。2007-2019年累计评选优秀技术创新项目及青工“五小”项目682项,奖励金额287.17万元。技能特别津贴。为培育“津西工匠”,弘扬劳模精神。对在全国行业大赛中取得技术能手称号的,每月给予董事长特别技能津贴500元,直至本人退休。
 
创新三举措,推进技能培训向纵深发展

    为创新技能培训方法,打造一支操作规范、技术精湛、素质全面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坚持“以赛促培、以培代赛、精准培训”的原则,精心谋划运营“素质工程”建设,在工匠培养上出奇招、重实效。全面推行职业技能鉴定,打造技能型人才队伍。2005年,津西率先在河北省民营企业中推行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评,并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社会化考评实施意见》要求,每两年(奇数年)组织一次职业技能鉴定。目前24个重点技术工种,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2387人,占全员38.87%。二搭建员工竞技平台,开展全员技能比武大赛。自2006年以来,津西重视员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按照“赛出水平、赛出特色、赛出效果”总体要求,坚持每两年(偶数年)组织一届技能大赛,14年来,已培养技术状元89名、技术能手805名、唐山市技术能手18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6名。实施校企联合办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培训。以“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抓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培训模式,在学历提升、专业培养上下功夫。与燕山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开办《冶金工程》、《机电一体化》、《工商管理》本科班,取得本科以上学历1029名。针对产品研发、大数据应用、智能工厂等课题,同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成立“型钢联合研发中心”,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扎实推进“四个结合”,培育人才发展新动能

    按照企业人才需求和培训总体规划,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推进“集中授课与菜单式培训、技术精专与技能复合、传统培训与网络智能、技能培训与技术攻关”四个结合,赋予培训新内涵,有效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培育新动能。

    (一)推进“集中授课”与“菜单式培养”相结合,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按照精益管理要求,定期举办《过程波动控制》、《转炉温度控制》、《铸坯质量改善》等培训课程,不断提升员工操作水平。实施“菜单式培养”。选派百余名炼铁、炼钢、轧钢操作人员赴卢森堡、宝武集团深造学习。近年来,已累计聘请40余名业内专家开展钢铁冶炼、金属轧制、炉况控制等培训200余期。

    (二)推进“传统培训”与“网络智能培训”相结合,引入互联网+培训。在开展定期培训、专项培训的基础上,将互联网引入教育培训,建立网络智能考务系统,员工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登录中国钢铁培训网,利用手机APP、电脑客户端等形式学习,针对不同工种开展专项培训,3800名干部员工在线学习。

    (三)推进 “技术专精”与 “技能复合”相结合,强化工匠培养。为弘扬工匠精神,开展“名人进讲堂”、“名师带高徒”等培训活动,聘请“华夏第一炼钢工”郑久强、北京科技大学素有炼铁“泰山北斗”美誉的王筱留、王维兴等知名教授开展技能培训。近年来,已培养津西工匠600余名,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获得者吴立保、于立伟、李建伟、吴志伟、孙月霞、吴瑞富已成为现场操作的资深专家。

    (四)推进技能培训与技术攻关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在各分厂建立创新工作室13个,针对设备改造、能源环保、产品研发、工序优化等攻关项目,组织专项技能培训,推动技术创新,现已获得国家专利32项、“唐山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成果”22项、“河北省职工先进操作发优秀奖”1项。

    津西历经十几年锲而不舍的培训,员工技能有了长足的进展,已在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发展中展示了巨大的威力。在公司的现代管理和驾驭现代装备方面创出了骄人的业绩。津西,这个地处山沟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一流的型钢生产应用基地。未来津西将严格按照国家、河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以培育津西工匠为抓手,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路,全力开展新型师带徒、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
0
上一篇: 第35届山东滨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功举办
下一篇: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公安局开展春季实战大练兵活动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