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省面食文化源远流长,名扬四方。而在山西长治市有一种面食更是因为制作精巧、造型别致,深受市民喜爱,这种面食就是“花馍”。
“爱搭善福馍”,是位于长治市长兴北路裕警苑小区大门北侧一家专门制作花馍的门店。80后女店主赵君琳脑子灵活,勤快能干,给自家的店起了这个极具创意的名字。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型花馍,吸引着过往顾客观赏、购买。“老人过寿,结婚办喜事,还有孩子开锁,摆上花馍特喜庆。”赵君琳说,门店去年年底开业以来,花馍销售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上这一民间面食手艺。
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名为“花开富贵”的花馍。只见一个直径大约80厘米的锃亮红木底座上,以白色作底的花馍足有五层高,上面插着各种动物、花鸟的面花图案,馍上还烫着金色“福”字,周围点缀着漂亮的装饰花朵。这款花馍高贵大气,可用作结婚、乔迁、开业等喜庆日子。如此设计独特、制作精美的花馍,出自一位面食高手,她就是今年65岁的陕红花。
做花馍关键看手艺,陕红花是临汾人,家里世代做花馍,她从十几岁就跟着家人学习这门手艺,至今已经做了50多年。她的作品曾在山西省面食大赛上拿过金奖。一个偶然的机会,陕红花的花馍技艺被赵君琳发现,就想着“引进”她。初时陕红花觉得年龄大了不愿离开家乡,在赵君琳多次盛情邀请下,陕红花终于被打动,于是带着“绝活儿”来到长治。“花开富贵”这款花馍制作比较复杂,陕红花一个人需要做两天。花馍根据顾客需要可做单层、多层,花瓣上插的面花图案也各不相同。造型有“鱼钻莲”“蛾扑菊”“蛇盘兔”“蝶恋花”“龙凤呈祥”等十余种,寓意吉祥如意、富贵平安,小小的花馍承载着人们最美好的祝福。
陕红花有一块传家宝,无论她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这就是做花馍用的发面面头。她说这块面头在她们家已经传了几百年,只有用这块面头发面做的花馍才吃着最香甜,走到哪儿都不能丢下,那是永远不变的家乡味道。
花馍制作需选择优质小麦,将面粉加水再搅拌面头进行发酵。发酵完成后,根据花馍造型所需,分别捏出各种主体、花瓣等等。最复杂的要属花瓣,需要使用筷子、剪刀、木梳、擀面杖、碗口、口杯等家庭生活用具为其塑型。捏制结束后,还要将捏好的所有造型主体、花瓣等全部摆放入蒸笼内进行蒸制。等生面完全蒸熟降温后,再分别对各种造型主体、花瓣进行组装。这样,一个栩栩如生、花色绚丽、活灵活现、造型别致的花馍就大功告成了。它似陶非陶,像瓷非瓷,极富观赏性,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除了花馍,赵君琳和陕红花还设计了节日礼包。今年春节前夕,店里推出的“爱搭善幸福馍大礼包”受到消费者欢迎。精美红色礼盒内包括两条面鱼、两个佛手、四个福袋、四个枣馍,寓意“福寿安康”。那几天,福馍礼包供不应求,在门店售卖的同时,赵君琳还开通了网络销售,受到外地消费者的青睐,远在安徽、昆明、上海等地的朋友都通过网络订购。制作花馍之余,店里每天还为满足周边顾客的需要,蒸制纯碱面的花卷、方馍、豆包、糖包等主食,受到大家欢迎。
五彩斑斓的花馍融合了民间绘画和造型艺术,呈现出民众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为了让这一民间“绝活儿”得到更好发展和传承,赵君琳打算招收一批待业的女学员,专门开设花馍制作课程,培养本地花馍传承人。她还计划办个亲子面食手工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受面食文化的熏陶,让花馍制作技艺真正生根发芽,成为艺术精品、礼仪使者,走进更多百姓家庭。(文/长治日报记者 陈艳华 图/陈清供稿)
责 编: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