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江苏讯 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随风摇曳,闻“鲜”而至的游客一头“扎进”果园丛林……连日来,在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代相村,“新农人”孔刘娟一望无际的红富士苹果采摘园热闹非凡,携儿带女的游客尽情享受着观光旅游和“醉美”田园风景,临走时不忘大包拎、小包提,“兜走”了这里又大又圆的无公害苹果,让忙前忙后的主人绽开幸福的笑脸。
“一个女人打理这么一大片果园实属不易。”在代相村,说起孔刘娟,着实让乡亲们既羡慕又敬佩。她勤劳爽快的性格简直就是个“女汉子”。早在6年前,不愿固守传统种粮模式的孔刘娟自带干粮,约上村里几个文化高的青年赶往苹果之乡——山东烟台寻求产业发展,为乡亲们开辟增收新路子。在那里,她实地考察了苹果市场前景,系统学习了红富士苹果种植管理技术,回家后响应镇政府发展高效农业“金腰带”和“采摘农业”的号召,依靠在外学习期间建立的信息业务往来,购买优质、高产、高效苹果树苗,在交通便捷的李埝林场青松岭大道路旁连片流转1200多亩沙壤土地,分户成片开始了打拼“试水”,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导的特色果品种植。
要创业就要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拼劲,孔刘娟干脆焊制了两间活动板房,每天吃住在果园,以园为家,以树为伴。剪枝,浇水,打药、施肥,这些繁琐的劳动、又脏又累的农活几乎是孔刘娟一个人完成。为了减少开支,她舍不得雇人干,开始二年孔刘娟巧妙利用林间套种地膜花生基本实现保本,第三年套种小香瓜带来不少的收成。可果园投入大,头几年基本是往里面“砸钱”。为了补贴果园投入和照顾孩子上学,这几年,孔刘娟的丈夫不得不出门打工,他几乎帮不上家里和果园一点忙。
今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孔刘娟把自己关进果园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谢绝外人参观来访,防疫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她戴上口罩,小心翼翼拿起剪刀,像伺候孩子一样为一棵棵果树“理发”,祛除明条假枝,这一干就是20多天,接下来又给果树“春灌”、疏花……孔刘娟没日没夜为果园操劳,人晒黑了、累瘦了,让前来帮工的老父亲心疼地直抹眼泪:“这孩子太能拼了,自打她经营这片果园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知打扮了。”
春天的疫情、夏季的水涝让孔刘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在一个多月的抗洪排涝工作中,她每天扛着铁锹赤脚上阵,“泡”在林间田头。雨具碍事,她干脆脱掉雨衣,任凭瓢泼大雨把她淋成“落汤鸡”,连续几天感冒发烧,她也全然不顾,孔刘娟只想保住果园,保住自己的劳动成果。
几多汗水,几多收获。今年,孔刘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果树专家提供的无公害种植技术,以羊粪作底肥,灌溉深井水长出的苹果个大、汁多、味美、脆甜、核小肉厚、营养丰富。孔刘娟一个人撑起了一方天,几年间的心血和汗水“修成正果”,今年预计苹果亩产可达到4000斤。更让她欣慰的是,随着通往李埝林场森林公园青松岭大道的拓宽开通,双店镇“十里观光采摘长廊”特色农业项目的打造,让她的生态果园“如鱼得水”,果品仿佛“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蜂拥而至的一拨拨游客让她感受到了辛勤劳动换来的幸福和快乐,几年间相继投进去的100多万成本有了丰厚的回报。
一排排果树“笑弯了腰”,一颗颗鲜艳如滴的红果果傲立枝头,映红了果农的笑脸,空气中散发甜蜜的芳香,寄托着更多果农脱贫致富的希望。金秋农民丰收节,代相村偌大的果园绿叶红果交融,好一副美仑美奂的乡村丰收图。“真没有想到昔日一亩只能收两三百斤小麦的山岭薄地如今能长出累累硕果,成为增收致富的万元田。”孔刘娟的目光不再单独追求果品的产量,更注重苹果的品质和颜值,她通过严格疏果和套袋技术精心培育出单个重达七八两的硕大苹果,让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眼前一亮,每斤采摘价卖到了5元。田头摆摊设点,微信扫码付款,交通便捷便利,34万只高品质高颜值套袋苹果源源不断供应市场。
创业实践没有“休止符”,沉醉在“秋的收获”中的孔刘娟并不满足,她组建了东海“刘娟苹果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前不久双店镇举行的“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村企联建集中签约仪式上,她与代相村的产业能人、特色种植大户结为“秦晋之好”。通过无偿奉献技术、典型示范、合作共赢,孔刘娟做足做透代相村苹果产业大文章,让山村的红富士红过“山东烟台的红富士”,“红果果”变身“增收果”、“幸福果”。
(文、图/东海县委宣传部)
责编:台畅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