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村委会大喇叭里播放的歌声,飘荡在希望村的上空,如今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阿拉哈格镇希望村也正如歌中唱的一样,充满着美丽的田园风情。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驻希望村工作队带领村民以筑强基础堡垒、共谋产业发展、振兴美丽乡村为抓手,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着最美的幸福蓝图。
强基层组织 提升能力增活力
驻村以来,工作队针对村干部工作作风松懈、没有方法、缺乏效率的状况,从提升干部的工作能力入手,采取“1+N”捆绑帮带工作机制,由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率先帮带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入户走访,手把手传授处理村级事务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党支部书记熟知工作职责,提升工作能力;工作队细化日周月季年工作清单,结合村干部自身特长调整岗位,采取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帮带搭班”的方法,互帮互学、压实工作任务,有效提高了班子成员的办事能力。同时,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积极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形成工作一起推动、问题一起解决、考核一起检验的工作机制,经过相互磨合和激励,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增强了共谋发展、共担使命的责任和意识。
“其身正,能力强,才能肩负起村级发展的重任,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这是我从第一书记那里学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带头做出榜样。”村党支部书记阿不列提甫·吾许如说。
工作队还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由党支部每名党员结对联系2名入党积极分子,定期组织学习、谈心谈话,摸清思想;开展电脑实操、双语培训、群众工作帮带式“跟踪培养”,大大提高了年轻人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热情,截止到目前,累计培养后备干部21名,发展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20名,71名新生力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及后备干部队伍日益壮大。
谋旅游产业 聚拢人气添动力
希望村人均耕地仅有1.5亩,面对传统种植、养殖发展缓慢,村民收入低的状况,工作队依托离城区近、农产品丰富的优势,谋划发展乡村旅游。
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多次前往库车周边设施农业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选派致富能手前往山东寿光观摩、取经。在派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队筹集资金540万元,在希望村选址兴建占地150亩的集民俗活动、休闲娱乐、特色畜禽养殖、绿色生态采摘为一体的文化生态创业就业园区。
工作队逐户制定发展方案,选拔村里党员、致富能手、种植养殖大户与79户贫困家庭采取“1+1”模式抱团帮扶,传授经验、技术,让他们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在园内种植区、养殖区、采摘区、娱乐区发展生产,同时积极发挥行业优势,邀请职业培训讲师定期来村里开展烹饪、礼仪、电子商务等培训,培训合格后在园区内就业创业,为村民提供100个摊位及200个就业岗位。
村民玉素普·尼亚孜一家3口人,只有6.7亩土地,生活拮据。玉素普的妻子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参加了村里的烹饪培训班,培训合格后,工作队帮她申请了创业资金,在园区内开了一家拉面店,每月收入1800元,玉素普也在园区内找到一份工作,每月收入2500元。通过工作队和村“两委”对园区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如今已有81户村民入园从事生产、经营,带动32户贫困家庭创业,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
夯群众根基 惠及民生聚心力
工作队出资100余万元,改造修缮了4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和一体化服务中心,配备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安装高清电视、音响等现代化电器设备,选拔一批有特长、有文艺才能的返乡大学生、积极分子等年轻力量组建模特队、舞蹈队、体育队、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定期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志愿活动,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激发村民的生产、生活热情。
“有了这个‘爱心桥’,孩子们上学、放学就安全多了。”村民库尔班·艾则孜高兴地说道。
为督促村民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意识,工作队在村级道路主干道修建1.5公里的人行道,两条路都安装了红绿灯,同时在村交通要道十字路口修建1个便民服务点,安装免费充电设备,为村民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在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龚新梅正带领的带领下,工作队把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好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里,希望村和全体村民也正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向前,奋力开创崭新的未来。(文/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