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国网山西陵川县供电公司:太行云巅的那一抹红

2021-07-02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牛志军 郭学良 崔哲睿   加入收藏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位于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是太行山的革命老区,著名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便诞生于此。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今年以来,国网陵川县供电公司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汲取“太行精神”,把服务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不断为振兴乡村经济输入充足的电力保障,乘势而上书写美丽陵川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篇章。

康养村注入电动力

“电力有保障,干啥都快!丈河村能在60天内快速完成改造,供电公司可是下了不少工夫!”6月22日一大早,晋城市陵川县丈河村村支书石爱国站在村外,欣赏着村内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法式建筑,看着村民们一个个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样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丈河村位于巍巍八百里太行南麓,陵川县城30公里处,这里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沉淀厚重,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拥有祖师顶、南崖宫、廖东河等多处人文自然景观,这些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使得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丈河产业兴村的不二之选。

3月29日,丈河康养特色村建设誓师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决战六十天,丈河换新颜”的冲锋号响彻整个村庄。

供电服务队员巡视10千伏885丈河线

丈河要发展,电力先铺路。陵川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责任和使命,从前期谋划开始就在“细”上做足文章。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先后7次召开碰头会,专班成员多次深入现场勘察,多次讨论设计,多次修改方案,力争打造出融入“百村百院”乡村风格的示范引领工程。

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沉在一线、干在一线,克服扬沙及大风天气侵袭等不利因素,加班加点,抢工期、赶进度,4台环网柜、3台箱变顺利投运,游客中心、法式餐厅、穹顶集市在内的20余个工程项目超前通电,为打赢“决战六十天,丈河换新颜”的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5月18日,2021年“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晋城隆重召开,丈河村作为观摩地点之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以前这里穷乡僻壤的,哪里见过这么多游客。”丈河村村民王建国看着村子里熙熙攘攘的人流,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

“党的政策就是好,村民致富有出路喽!”从之前村里多为破坡烂烂的小房子,到如今这一座座特色鲜明的法式建筑,丈河村仅用了不到60天就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看着眼前这一盛景,石爱国禁不住笑容连连。

大电网织就幸福梦

“以前电压不稳定,一到灌溉的时候就抽不上来水,浇水全靠老天爷。”6月18日,夏天的温热在陵川县还不是那样明显,清晨依旧清凉十足,陵川县杨村镇村民焦文富起了个大早,赶到自己承包的大棚里。

    这一天,是陵川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到杨村镇大棚种植基地服务的日子,队员们身穿红马甲,穿梭在大棚与田野间,帮助农户检查灌溉水泵运行情况,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现在可是好了,供电质量上来了,供电服务也没得说,从来不用打电话,供电员工就按照二十四节气对照表准时来为我们排忧解难。”看着队员们尽心尽力地为自己检查水泵运行情况,焦文富满意极了。

供电服务队员向农户发放安全用电手册

近年来,随着大棚种植技术大规模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户搞起蔬菜种植,大棚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灌溉水泵、烘干机等电气设备,给农民种植、存储带来方便和快捷。与之相对应的,农业生产电量也逐年上升,成为供电公司加强保障的工作内容之一。

“感谢供电公司提供的贴心服务和电力保障,在如此良好的供电环境下,我家今年新建起了4亩蔬菜大棚,种植青椒、西红柿、茄子等多种蔬菜,按照目前市场行情,预计全年能实现增收五万元。”崇文镇小召村农户薛克明欣喜地说道。

平城镇蒲水村是一个有着200余户居民的小村庄,村里的老百姓主要靠种地和养殖为生。今年3月份,村支书冯治国找到供电所想在村西头给村民规划一片养殖场,但村中心目前只有一台160千伏安变压器,距离远,容量不足。

了解到客户的接电意图后,陵川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主动上门,对选址地点进行勘察,迅速出台供电方案。4月初,一台崭新的变压器矗立在了蒲水村西头。

“有了电心里就有了底啊。”也正是这份底气,冯治国立即组织村民开始修建养殖场。

电网的优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促进了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的发展。陵川公司近年来始终把加强农网基础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落脚点。2021年期间,对蒲水、松庙等18个台区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总投资489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2.35公里,低压线路3.66公里,组立杆塔144根,新装变压器18台。彻底解决了该区域低电压、卡脖子等突出问题,让动力电走村入户,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使电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小水电乘上大列车

陵川县水电自供片区担负着陵川县潞城镇、古郊乡等7个乡镇171个行政村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1020平方公里,供电覆盖总人口8.1万人。

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水电自供区供电设施老旧、供电可靠性低等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了制约陵川县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这地方供电很不稳定,一月能停三次,游客居住的体验感不是很理想。”锡崖沟农家乐主人马春忠禁不住连连叫苦。

“让小水电乘上国家电网这趟大列车。”去年8月份,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为使命,主动与陵川县委县政府对接沟通,深入水电自供区摸底调研,促成陵川县水电自供区的成功移交。

供电服务队员检查古郊乡松庙村1号配变运行情况

松庙村位于陵川县水电自供区,全村137户345口人。该村驿站项目是陵川县委县政府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投资打造并重点推进的6座驿站项目之一。

陵川公司以古郊乡松庙村为水电自供区接收改造试点,针对村内驿站项目建设现状及规划,以“保持电网建设的适度超前,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为总体目标,在配电网改造过程中合理规划、文明施工,确保工程实施后与村内已完成的道路、绿化、民俗景观等基础设施相匹配。

“村里建筑都比较老,电表直接装在墙上可能会损坏墙体。”起初,松庙村村长苏秋发对户表改造工程很是担心。

“我们想想办法,尽可能保留古村原貌。”棋源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冯志忠和队员们精心设计,多方面考虑,最终利用两根角铁支撑起了36个离地1.8米的表箱,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松庙村的古色古香。

现在的松庙村凭借其清凉秀美的特色魅力吸引了大批游客,村背后3台崭新的变压器为松庙村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水电自供区电网接收改造对于陵川县东部人民来讲是一件大实事、大好事,事关东部经济发展的关键。

为确保这一民生工程尽快落地,该公司多次与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牵头组织召开电网建设协调暨水电自供区推进会,顺利将4座35千伏变电站纳入陵川国土空间十四五规划。同时组织设计人员逐村逐杆摸排了7个乡镇所辖行政村(自然村)配电线路,召开规划设计专题会议4次,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8份,完成可研评审44项,核准水电自供区改造专项投资1.7亿元,并根据工程总量倒排工期,形成了推动全年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

“今年,我们计划先对自供区10千伏线路及低压台区进行全面改造,总投资1.7亿元,将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08.67千米,配电变压器164台,0.4千伏线路205.94千米,接户线259.06千米,进户线409.54千米,智能采集表计2.19余万只。预计改造完毕后将极大改善东部地区用电环境,让东部山区人民第一时间感受到用电的变化。”国网陵川县供电公司经理刘云峰信心满满。

“面临繁重的建设任务、紧迫的时间压力,我们要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东部山区人民、为康养山西晋城、为党的百年华诞,鼓足干劲、精准发力、再立新功,让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在陵川东部地区,让“人民电业为人民”这句口号响彻太行之巅。”国网陵川县供电公司党总支书记李勤在6月份重点工作推进例会上掷地有声的为大家加油鼓气。(牛志军 郭学良  崔哲睿)


0
上一篇: 承德滦平:健全乡村振兴乡土人才“成长链”
下一篇:生态美 产业兴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