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沃野田畴中生机涌动。
日前,记者随镇远县大地乡岭岗屯村党支部书记李昌到村里的“油茶+太子参”套种基地转了一圈。放眼望去,沉睡了一冬的土地里,刚冒尖尖芽儿的一株株太子参幼苗正在破土,套种其间的油茶一垄垄,绵延起伏,铺展不尽,偶有零星的片片茶花瓣飘落根下……
“如果你是七八月份过来,就能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收获的喜悦,最多的时候,会有200多号人在这里忙碌。”李昌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与期盼。
2021年,乘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的东风,镇远县大力推行“油茶+”套种模式,大地乡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000万元发展油茶种植项目,流转土地4000亩,完成油茶种植4000亩,实施油茶基地套种太子参2000余亩。其中,在岭岗屯村以“林上油茶+林下中药(太子参)”套种模式发展项目1200余亩,村集体种植100余亩。通过套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种植户的增产增收,同时还吸纳和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在家门口的打工就业。
三月是一个孕育丰收新希望的美好季节。
48岁的严飞是岭岗屯村种植大户之一,种有太子参50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太子参的种子60元一公斤,一亩地需种子50公斤,加上人工费和肥料费,一亩太子参最基本种植成本为4000元,50亩太子参销售额有望达到60万元,刨去24万元成本,净利润预计有36万元左右。”如今,在岭岗屯村像严飞这样具有一定规模的太子参种植大户有20户左右。
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2022年年底,省文史馆与省残联沟通协调残疾人创业就业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发展岭岗屯村中药材种植,带动村里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创业就业,该项目由岭岗屯村种植太子参40亩,项目主要受益户为村里的99户残疾人户。
与4至5年才能挂果的油茶不同,太子参生长周期并不算长,一般头年10月至12月播种,次年七八月间即可采收,而这近10个月生长周期所经历的栽种、管护、采收等各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力人力,按每人每天80元至120元工资计算,村民每月领取三四千元工资并非难事。(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