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产业 >> 浏览文章

感恩之心托举少年鸿鹄之志

2024-02-0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无量山巍峨,哀牢山神秘,“绿海金山”如波连绵,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正静坐其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装点了镇沅县的美丽,但高山路远,哺育出了代代才人,却再不见他们归乡的脚步……

梁燕衔泥报“养”恩

镇沅县振太镇兴隆村的左庆龄就是如此,那年是2003年他刚毕业,与无数心怀热血的青年人一般对家中父母留下要闯出一番天地的豪言壮志,便头也不回地坐上了去省会的大巴。光阴流逝年复一年,小左如他所说一般坚韧勤奋,赚钱攒钱孝敬父母,只是心中总是空落落的。

终于在一次父亲突发急症后,小左坐不住了,当晚就买了回乡的车票,辞去了昆明化肥厂的工作。朋友都说他这个决定莽撞,但小左不曾多言,如来时般决绝离开。回程路上小左脑海中闪过许多画面,想起了父亲佝偻的背、想起了母亲花白的发、想起了家中繁重的农活,“也想起了村口那碗米干,好久没吃上了”小左笑着说起。

左庆龄在烤房传授烘烤经验 摄/张映堂

就这样,小左接过了父亲手中沉沉的锄头向着系于全家温饱的田地走去,他的心里却从未有如这刻般平静、踏实。因着家中种植烤烟为生,左庆龄一有时间就钻研怎么把烤烟种好、怎么挣更多钱,小左的目标一直没变,他就想孝敬父母。

投桃报李谢“师”恩

左庆龄刚开始种植烤烟时振太镇烟叶站站长和技术员没少操心,从翻地、移栽到大田管理、烘烤每个环节都紧盯指导,小左学得快上手更是有模有样,当年就迎来了好收成。当年交售完成后小左回家数着钱越想越乐,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找到了好路子就要深耕,这样才不会浪费了之前的努力。此后数年,小左一丝不苟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收集遇到的问题,记录经历过的失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随着小左的辛勤耕耘,立足烤烟发展了他的事业,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家中瓦房也变了洋房。

“其实我很感谢振太烟叶站的生产技术员,在我刚开始种烟时候真的给了我很多帮助,以前我什么都不懂到现在什么都会了,全靠他们全心全意帮我。现在学到点东西也想着要帮助别人才行,我知道这叫‘福往者福来’。”左庆龄如是说道。振太镇烟叶站长自然没有放过小左这个人才,请他做“小师傅”为当地烤烟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以小左为首的一批青年烟农队伍一时间在振太镇大放异彩,他们在生产上严格且规范,交售的烟叶质量品质受到一致好评,经济回报也很显著,一时间带动了又一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务农种植烤烟,兴隆村烤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左庆龄在推广烟后玉米作物 摄/张映堂

反哺之情谢“乡土”

如今,左庆龄当烟辅员已经10年,所辖片区烟农早已离不开左庆龄的指导和帮助,当年的小师傅也已成长为老师傅了。但是左庆龄的进取之路并未因此停下,他最近摸上了新的路子,钻到农业科技研究上出不来,身边朋友笑话他想法多,怪不着边际的。小左却还是那副混不在意的样子,说道“我想着趁还年轻,多积累知识,多约人搞看科学研究怎么用来农业上,以后有钱了我们还要发展高科技农业,不要等老了就给家里的地荒着。村子里面需要科技,子孙更需要科技。我们这一辈多努努力,以后基础好了,子孙后代生活都能更好些,不用再奔波了。”

在老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想法又一次给左庆龄的前行之路注入了全新动力,他似乎总是这样,一边感谢着身边人的情谊,一边以感恩之心回馈。只是这一次他的爱更大一些,给了同样给予他无数滋养的乡土。

(文/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张映堂)


0
上一篇: 杂货店里故事多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