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勐莲村委会河尾小组,起利民正挥汗如雨地在地里挖着红薯,一串串红薯仿佛是他勤劳的见证。
起利民正在红薯地里挖红薯。摄/李灿
今年37岁的起利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丰富的阅历与磨砺。初中毕业后,他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于2004年毅然参军入伍,五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更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
2009年,退役后的起利民回到家乡,先是在县路政大队工作了一年,虽然每月两千元的工资不算丰厚,但这段经历也让他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认知。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乡村发展的使命感,他最终回到村子。
看着周边农户通过种植烤烟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起利民也动了心。于是,他开始尝试种烟,并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他一口气种了68亩烤烟,其中46亩是通过土地流转得来的。在精心管理下,为他带来了24万元的可观收入。
然而,起利民并没有固步自封。在烤烟收购结束后,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烟田里种植青花、白花、红花、红薯等烟后作物,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成功实现 “接茬增收”。不仅如此,起利民还积极发展养殖业,家中饲养了 20 头牛。
在河尾村,像起利民这样借助烟区产业综合体实现增收的村民还有很多。2024年,为促进烟农持续增收,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永仁县烟草专卖局制定了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方案,明确了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的工作思路、示范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保障政策、经费支持等。依托配套的政策支持,路保烟区产业综合体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田块宜机化程度大大提高,具备中大型机械下田条件,全面实行机械化耕整地、起垄打塘、移栽等作业。沟路改道工程的实施,让农田的灌溉和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不仅让烤烟种植更加高效,也为烟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坚实基础,促进了产业多元化发展,也为像起利民这样的农户开展规模化、多元化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前1亩地需要请6个工人,并且田块零散不好管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的15亩零散田块改成了17亩连片的农田,机械进田,1亩地也省了2个工人,节约了不少的成本呢!”起利民说。
在莲池乡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勐莲村委会开始实施土地流转工作,在综合体范围内流转土地3000亩,这实现了土地经营集约化和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不仅让村民们可以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增收项目中。起利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他通过土地流转扩大了种植规模,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看着家乡的变化和乡亲们的笑脸,起利民深感欣慰。他说:“我回来家乡这些年,生活得到了很多改善,腰包也慢慢鼓起来了,我也希望乡亲们都慢慢富裕起来,日子越过越好!”
如今的勐莲,乡村产业兴旺,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增收致富的步伐愈发坚实。起利民的奋斗故事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周边村民对增收致富激情。随着烟区产业综合体的持续优化升级,勐莲群众产业发展蓝图越发清晰,起利民与乡亲一起奋斗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也越发笃定。
(文/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烟草专卖局 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