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如何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面积单产提升是2023年粮食生产的一大亮点,2024年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紧紧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任务,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按照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要求,确保播种面积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把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围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抓重点区域,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四种作物,在抓好已有的100个大豆、200个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的基础上,2024年再增加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持续深入推进大面积提高单产。
抓示范带动,围绕整建制推进县和重点作物,突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扶持培育一批单产提升规模种植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以点带面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抓技术落地,组建专家团队和科技小分队,盯紧春耕春管、“三夏”生产和秋冬种,分环节、分类型开展调研指导;突出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手,制定分作物、分区域培训计划,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抓政策保障,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大对单产提升支持力度,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规模主体提单产行动。将粮油等作物高性能机具优机优补作为长效机制纳入新一轮补贴政策,多渠道争取实施高质量机播等关键环节作业补贴政策,为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大豆油料生产是一项重点工作。刘莉华介绍,2022年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来,大豆油料面积产量连年增加,自给率稳步提升,见到了可考核成效。稳步提升大豆油料产能自给率,是党中央响鼓重槌的硬任务。对标这一要求,扩种大豆油料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2024年大豆油料生产要着力促进产销顺畅衔接,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果,立足面积稳中有增,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油料面积稳定在2亿亩以上、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稳定在2000万亩,力争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持续提升国内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刘莉华说。
2024年,关于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有哪些工作安排?“我国地域辽阔,属大陆季风气候,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种养类型多样,导致农业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基本是年年有灾情、季季灾不断。近几年,我们成功克服了2021年罕见秋汛、2022年夏季南方高温干旱、2023年黄淮‘烂场雨’和东北华北严重洪涝等不利影响,实现了抗灾夺丰收,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刘莉华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农业农村部将按照部署要求,落实好“防胜于救”的理念,突出防在救前、“平急两用”,建立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强化农业灾害精准预报预警。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完善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有效响应。
强化基础设施和救灾装备建设。一方面,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着力解决北方重灌轻排、南方重排轻灌的短板,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同时,加快储备一批“平急两用”救灾机具,比如履带式拖拉机、移动式烘干机,一旦有灾情,能拉得出、顶得上。
强化科技支撑。筛选推广了一批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也集成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秋粮“一喷多促”等有灾防灾、无灾增产的技术措施。农业农村部正积极推动将这些“吹糠见米”的好技术措施常态化、全覆盖实施。
强化协作机制。加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队伍建设,完善救灾组织机制。比如下沉一线机制,部领导包省包片,专家指导组和科技小分队蹲点指导服务,这几年在推进技术落实和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