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植根脱贫热土 奉献扶贫真情——记山西省定襄县兴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保平

2020-11-18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刘小苗   加入收藏

经济网山西讯 2019年5月的一天,山西省定襄县兴家村贫困户张俊红家喜气洋洋地办着喜事,因为儿子要结婚了。终于等到这一天,张俊红心里甭提多高兴。

按常理说,操办婚宴的人得是东家极信任、有威望、懂理数的人,一般都会是新郎新娘的家属。然而,一个“外人”的身影却在张俊红家穿梭忙碌、跑前跑后,张罗婚宴的大小事情,这个人就是兴家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保平,村民嘴里的“老李”、“李书记”。在张俊红看来,操办自己儿子婚宴的人非李保平莫属。

张俊红和李保平之间深厚交情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是张俊红难熬的一年,家里全年的人均收入只有2650元,一家人连住处都没有,只能寄宿于张俊红哥哥家中。生活的难,让这个北方汉子苦不堪言。幸好,2016年1月,生活有了转机,担任定襄县财政局党总支书记的李保平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来到了兴家村。张俊红是李保平首次走访的农户,张俊红的住处四壁萧条的景象多少还是让李保平有些吃惊。尤其是得知全村拢共户籍人口146户305人,有贫困户21户57人,其中大部分还是老弱妇孺后,李保平下定决心要让这57名乡亲过上好日子。

兴家村土地贫瘠且沟、坎较多,因此当地老百姓收入微薄,多数人种些黍米谷类、栽些林果,靠几亩“望天收”土地维持生计。

李保平初到张俊红家时,张俊红言语寥寥。对于张俊红下意识的窘迫和排斥,李保平也猜出七八分,为了不让他难堪,李保平简单告别。

一次、两次、三次再去……不急不缓,一来二去,两人熟络了起来,慢慢地交了心。“咱穷,怕咱娃跟着咱也穷,我也想有钱,可是......”炕头上,两人促膝而谈,张俊红倾诉心里的苦闷。

“有想法,想脱贫是好事呀,咱一起想办法!”李保平的话让张俊红踏实许多。

李保平“履新”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入户开展多轮次、全覆盖走访,搜集第一手资料。在一次次的入户交心中,李保平把困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记在心上,把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推动解决。

2017年,在李保平和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张俊红办理了小额扶贫信贷,拿到了4.9万元启动资金,买了3头母猪做繁殖,准备“试水”养殖业。夫妻两起早搭黑,日子有了奔头。30头、50头……到2019年的存栏100余头,赶上当年猪肉价格行情好,张俊红每头猪纯利润3000元,他妥妥地将十几万元收入囊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通过易地搬迁政策,他还在城里的惠众园小区分到一套房子。儿子结婚时,李保平和驻村工作队员悉数到场喝了喜酒。张俊红斟满酒致敬李保平,感谢这位带他走上致富路的良师和益友。

有样学样,兴家村先后有11户贫困户在李保平的帮助联系下办理了扶贫小额信贷,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困难。14户贫困户通过杂粮提质而增效,2户贫困户通过收售药材而增收,智铁柱、曹玉存、梁通有等7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规模养殖而脱贫致富,并通过不断地滚动发展,逐年扩大规模,收入不断增加,有效地带动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顺利脱贫。

为解决造血功能不足、缺乏产业支撑的问题,李保平与第一书记赵展军一起兴办了利军农业合作社和喜怀林业合作社,吸纳了大部分贫困群众,通过合作社的劳动,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益,在农户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李保平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为他们在种养技术、动物疫情防控、互联网营销上提供了许多帮助,得到了所有贫困群众及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赞许。

连续五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李保平用最朴素的换位思考践行着自己为民服务的宗旨。几年来,他植根脱贫热土,心系贫困群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任劳任怨,无怨无悔。通过李保平和驻村工作队实实在在帮扶,兴家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村民收入高了、素质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奔向小康生活的动力更足了……

 “襄邑东南隅,依山兴家村,层峦绿树笼,叠嶂巨石拱……忆昔兴家村,资贫显困窘,村为穷所累,民寒苦恨深,女择平川嫁,男往远处奔,难见新农舍,鲜闻笑语声……扎稳农业基,展现特色村,沟坡广植树,打造绿色村,村容搞美化,建设文明村,环境抓净化,创建环保村,农耕加休闲,拓展旅游村,誓甩贫困帽,齐奔富裕程……”一首兴家村赋,一曲新农村赞歌,向人们展现出了兴家村化茧成蝶、脱贫致富的过程,唱出了驻村工作队队长李保平的丝丝心血。

(文/刘小苗)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四川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下一篇:“小产业”撑起脱贫致富“一片天”——记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派驻拜泉县民乐村驻村工作队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