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黑龙江省富裕县王永文:返乡耕耘沃土 带乡亲奔小康

2020-11-24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聂勇、申震   加入收藏

经济网黑龙江讯 今年45岁的王永文是黑龙江省富裕县忠厚乡蓬生村党总支书记,任职以来,他携手“两委”班子成员勇于担当、坚定信心,率领全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使蓬生村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宜居百年老村

王永文1998年赴江苏无锡打工赚得第一桶金后,开办的物流公司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他也在家乡名声鹊起。2014年,王永文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情怀回乡创业,2015年,他走马上任,担任忠厚乡蓬生村村委会主任,因业绩突出,2018年2月又荣任蓬生村党组织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几年来,王永文致力改变家乡面貌,在村民眼里,他这个村支书办实事,有用不完的力气和精神头。他紧紧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期,争取扶贫开发、各级帮扶及社会捐助资金达1500余万元,完成村内硬化路建设14公里,危房改造210余座,新建150平方米活动室、3500平方米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13套,安装路灯200盏;他组织村里自筹资金建立了富裕县第一个村级公共浴室,让村民免费洗浴,经验在全县推广,使蓬生村多项民生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他利用土地“增减挂”政策,率先完成青年农场屯拆扒复垦,成为全县土地复垦工作试点屯,整体搬迁后,村民生活更加便利,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伴随着广场上的翩翩舞姿、路灯下三五成群的悠闲身影、活动室里的欢声笑语、整洁的村容村貌,百年老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争做致富“领头雁”,甘当方向“引路人”

有多年从商经验的王永文对种、养殖市场的认知程度很高,把握方向准确。他积极引导调整种植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需求,以农机合作社为引领,组织带动40户贫困户连片种植小麦1000亩,户均增收7000余元。他探索发展小院经济,发挥蓬生村小院面积大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油豆角、红豆等经济作物种植,目前已有261户农民的660亩地开发红豆种植,年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对此,王永文表示:“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村集体要发挥致富带头作用,就必须先强大起来!”

几年来,他因地制宜,带领村集体成立了绵羊养殖场,组建了种植合作社,开启了蓬生村规模养殖和设施农业的探索,规划了集体带动个人的发展方向;利用扶贫资金购置大型机械,入股乡服务公司,每年实现稳定分红收益近10万元;服务落户龙头企业,出租多年闲置的盐碱地,每年村集体取得地租收入40万元;引进无锡鹏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该村建立10万包秸秆肥料化处理中心一处,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35万元,带动贫困户8人就业,人均增收1.8万元。

党建引领村级事务,倾情助推乡村振兴

几年前,当时蓬生村党组织党建专干缺失,没人会用电脑,如何改变落后的基层党组织是摆在王永文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近三年过去了,王永文既是辅导员,又是战斗员,自己还考上了成人大学“充电”。他培养了一名党建专干,发展了3名年轻党员;他发挥协调优势,吸收多方捐赠,党建器材配齐,全县唯一的村部局域网落建成后,办公效率大大提升;他让“三会一课”更规范,党建活动更丰富,老党员身先士卒,新党员埋头苦干,在各个产业项目中都活跃着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身影,先进事迹不断涌现;他让连续三年自办的村级主题春节联欢晚会,成为蓬生村村民最翘首企盼的“舞台”。

为解决集体土地发包难、清欠难这一历史难题,王永文先从“两委”党员入手,将村集体土地统一收回,公开、公正地进行分配和拍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在移风易俗、秸秆禁烧、疫情防控等急、难、重的工作中,他始终带领党员干部挺在前面,刀刃向内,在村民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19年,蓬生村党组织在建村史上第一次被评为齐齐哈尔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0年夏末秋初,王永文作为优秀村支书,选聘进入事业编制,他激动地说:“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认可,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将以更加严格的要求来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村支书。”

如今的蓬生村,村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不断增强,“三资”改革后实现轻装上阵,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稳定实现。

面对所获的佳绩以及媒体的聚焦,王永文谦虚地说道:“我还有许多没干完的事要一抓到底!倾听村民诉求要再多一些,边缘户的保障线要再稳一些,扶贫项目收益要精细化管理,集体经济收益要最大化,乡村振兴要无缝衔接。我一定要带领全体村民一起迈入小康社会!”

文、图/聂勇 申震)

责编:台畅 刘越山

0
上一篇: 黑龙江甘南县甘南镇美满村电商促脱贫纪实
下一篇:发改委:前十月消费扶贫规模超3300亿元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