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黑龙江讯 “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再返贫。”这是黑龙江省富裕县司法局长张立军等四人组成驻村工作队,入驻塔哈镇库木村时的铿锵誓言。
张立军等四人于2017年5月,按照富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入驻该村,屈指算来,至今已有三年半时间了。一位达斡尔族老大爷用尚不流利的普通话这样总结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成效:“他们说到做到,不防空炮,村里人都感谢他们。”
“贫困户没有小事。每个贫困户家中的困难,我们都要时刻放在心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快帮助解决。”这是总领队张立军的口头禅。
为了摸实情,夯实精准扶贫基础,驻库木村工作队与库木村“两委”的同志逐户分析研判,积极稳妥入户核查,既做到科学精准,又做到合情合理。无论是退出还是保留贫困低保户的待遇,都做到有理有据。入村不久全村精准识别88户,贫困低保户数量比原来减少了一半还多,不仅为国家以及集体减轻了帮扶支出,而且真正实现了精准帮扶。
为落实落靠“两不愁三保障”的惠农政策,他们个个怀着爱民之心,做了许多求真务实的工作。张立军如数家珍地介绍道:“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驻库木村工作队依托距离市区较近的地缘优势,扶助23户贫困户靠发展温室平菇种植增收,户均年增收800余元;依托县里出台的“两贷一补”政策,协助40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小额贷款130万元,用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家致富;为21户贫困户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76万元,帮助户均年增收2000元。
驻库木村工作队开展劳务技能培训,给予109人培训补助5.45万元,给予6人发放交通补助1800元;按每人30元的标准为93人缴纳意外保险,激励转移就业富余劳动力60人、年人均收入5000元;为贫困户19人设置公益岗位,年人增收4800元;
全村享受“助、免、贷、改”教育扶贫政策的30人、资金扶持4.8万元;全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率100%,纳入县级慢病12人、补贴资金6600元;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兜底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大病救助、慈善救助6条保障线,先后为贫困患者报销医药费74人(次)16万元,人均减少支出2100元;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6户,发放补助资金69.7万元。
办实事,倾尽真情解民忧。驻库木村工作队通过走访了解到,贫困户陶春林身体残疾,患有尘肺病还没有子女。张立军多次协调民政部门为其落实“五保户”政策待遇,由于其名下曾受骗为别人注册过车辆导致不符合申报条件,张立军又找到县里交管部门,帮助他消除了名下车辆30余条违章记录。驻库木村工作队还与村“两委”共同帮助其解决了4万余元的医药费,并将老人送往二道湾镇养老院安享晚年。贫困户张国军有精神障碍,帮扶责任人王志强为其购买衣物、炕席、洗漱用品等;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张海峰积极帮助贫困户办理残疾鉴定并协调落实残疾人补贴。
“驻村帮扶工作队我是真服了。”非贫困户何建国不无感动地说道。上世纪9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他把户口落在了内蒙古,为解决子女回库木村入学的问题,七八年间他往返两地数次均无法办理。张立军了解情况后,通过与当地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协调,最终帮助其将户口迁回库木村。知道好消息后,何建国的母亲由于难以控制心中的感激之情,甚至以下跪的方式向张立军表示感谢,被张立军一把拉起并说道:“不要这样,您太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抑制返贫的一把‘金钥匙’。”驻库木村工作队深谙其理。经过多方考察与学习,驻库木村工作队了解到平菇养殖技术简单、短期见收益、市场需求量大、成本低,决定将此作为扶贫项目发展。通过村集体领办、贫困户入股的形式驻库木村工作队共投入13万元,于2017年8月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开始动工建设了450平方米温室大棚1栋用于种植食用菌,解决了12名贫困人口务工问题,其中有11人通过一万元扶贫贷款投资入股每年分红800元。今年该工作队帮助筹措资金兴建了赤松茸示范大棚,目前运行良好。
原来,库木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由于市场原因,玉米大豆价格持续走低。为使老百姓增收致富摆脱贫困,该驻村工作队引导贫困户调整种植业结构,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制宜。2017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3500亩,推广西瓜、甜瓜、马铃薯等经济作物12户,发展肉牛、育肥猪等规模养殖11户,收入都成番论倍地增长。驻库木村工作队还通过“派出去学、请进来教”,提高了村民务工“含金量”,全村外出务工达到300人,年总收入突破500万元。
为了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驻库木村工作队先后帮助村里整修路边沟2200延长米、加宽道路2200延长米、安装路灯165盏,统一新建“盖顶”院墙5400延长米,硬化主干路和巷路17.7公里,硬化率达95%以上;建成了村民休闲活动广场一处6500平方米,广场内安装凉亭1座,铺设甬道1350米,安装健身器材15套、篮球架1套;组建农民文艺宣传队2个,添置锣鼓音箱2套,硬化篮球场地2个,新改造180平方米活动室1处,内设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等,不仅优化了村民居住环境,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还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民风更加淳朴、幸福感明显增强。
“要把建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这是该驻村工作队一以贯之抓好的一件大事。在他们精心指导和协助下,圆满完成了库木村“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库木村“两委”班子成员共9人,平均年龄39岁,村党支部书记40岁刚出头、村主任不到30岁,是富裕县范围内年富力强的村级领导班子。更难能可贵的是,村“两委”成员团结一心,敢碰硬、敢担当,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文/聂勇 申震 矫海)
责编:台畅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