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江苏讯 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石集村,丰县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徐建波正在为丰、沛两县将要穿插的高压线做清障工作,像徐建波一样抵御严寒、坚守一线、为丰沛两县融合做群众工作的例子不胜枚举。
近段时间以来,丰、沛交融区域正在紧锣密鼓的动员和实施,两县正在打赢两场“战役”的合作。一是工业立区、吸纳务工;二是乡村振兴、打工富民。丰沛交界处,处处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修路的、搞绿化的、建厂房的、劳动招工的,规划设计前紧后跟;挖土机、装卸车、塔吊、机器不停地运转,一个个大项目迅速落地。在丰沛交界的另一场景,振兴乡村,盘活低效地,大兴木耳产业,有能力的人创业,吸纳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村庄打工。目前,丰、沛交界同时转动工、农“风火轮”,着实让两地的农民尝到了甜头。
在凤城街道海子崖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村民李宗美以往外出跑运输拉货,今年说什么也不出去了,在家种了13万多袋的木耳,吸引了沛县石集村、刘饭铺村以及本社区的村民来此打工。两县的村民在一起打工,有说有笑,手中不停地往袋子里装着菌种、木耳料子。
打工聚集人数最多的要数与沛县接壤的丰县凤城街道张寨村,号称江苏省种植黑木耳第一村。这里的农民自发成立的劳务市场,每天不下上万人。冬天虽然零下五六度,这里却烧红打工族“一把火”;种植大户来到本村劳务市场“抓”人,只要会拿袋子装料就行,不需要什么技术,随干随领钱。在张寨木耳棚干活,有的按天,有的按袋数,多数按包工包料。来此务工的张女士说:“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到下午一两点钟就干完了,早起一顿饭在自己家吃,中间一顿饭在种植大户家吃,精力都很充沛,主要从事接菌种装袋,每天平均工钱都在200元上下”。
正在丰县开发区创业园上班的沛县鹿楼镇王集村村民胡女士,因丈夫需要照看年迈久病的婆婆,不能挣钱。创业园企业了解胡女士家庭情况后,主动要求胡女士来上班,而且工资也不菲,每月4000多元的工钱。除满足家庭所需外,还有结余。胡女士说:“多亏了家门口的丰县创业园,我们家才过上好日子,真正感谢共产党!是开发区政府给了我们全家富裕的生活”。
而在沛县鹿楼开发区,来企业务工的丰县临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有很多。在前期,《丰沛交界区域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订成功;随后,丰县经济开发区新进展接连不断,丰县县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王祥亲自带队,深入南北一线精准对接招商。前不久,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了智能设备、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总投资109.2亿元。这些项目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吸纳岗位就业多等特点,不仅契合丰县开发区产业发展实际,也展现了丰县开发区推进项目建设、振兴乡村繁荣的最新成果。临界的沛县鹿楼镇开发区视交界为一个整体发展,打破行政界线,构建统一的规划格局。同时也迎来大的发展机遇,不断推进大项目,为融合发展正在积极努力。
丰沛两县交界的“富民“工程,为30000余人劳动大军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推动了工业和农业双轨运营,为两县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刘雷 李丙海)
责编:田婷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