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黑龙江泰来县:“猫冬”变忙冬 扶贫车间幸福多

2020-12-29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聂勇、李铁瑞   加入收藏

经济网黑龙江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在发挥好扶贫车间巩固增收作用的同时,深入挖掘车间新的功能和内涵,努力打造扶贫车间升级版。曾经的贫困乡村,传来了机器的阵阵轰鸣;农闲“猫冬”的农民,变成了冬忙“虎跃”的车间工人。汽车座垫编织、柳条编织、羊绒缝纫、激情秧歌,扶贫车间俨然成为了幸福车间。

大雪节气过后,天气似乎更冷了些,但依然晴朗无边,这个急匆匆赶路的是泰来县平洋镇双山村的编织工人赵淑梅,一边走着一边笑盈盈的。

随着赵淑梅走进平洋镇双山村的扶贫车间,一排排整齐有序的编织架跃入眼帘,20多位的编织工人都在忙着手里的活,她们有的一头白发、满脸皱纹,有的年轻、精神、充满干劲,每个人都很熟练地编织着汽车座垫,今天是他们发工资的好日子,每个人都格外的开心,车间里年龄最大的赵淑梅笑得最开心。

“我在这车间可高兴啦,在车间工作很充实,一个月挣五、六百块钱,我60多岁还能挣钱呢,多好的事呀!”平洋镇双山村村民赵淑梅说。

扶贫车间最大限度降低务工就业门槛,广泛吸纳贫困群众和年老体弱、身体残疾等低收入群体,通过免费培训,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掌握务工技能,激发内生动力。平洋镇平洋村扶贫车间64岁的王永久,自从来到扶贫车间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从麻将桌旁转移到了编织架旁,彻底改掉了多年养成的陋习。

“原来我到冬天就去打麻将,自打有了编织车间,再也不玩了,我有空就到车间来编织,我们老俩口一年能赚一万三千来元,老高兴了。”平洋镇平洋村扶贫车间王永久说道。

“东林杯”冬季擂台赛的开始,让扶贫车间更加的忙碌起来,在东北林业大学的支持下,扶贫车间已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东林杯”扶贫车间冬季擂台赛,今年全县有28个车间参加比赛,个别成绩好的员工在比赛的过程中收入可增加300至500元。和平镇建设村扶贫车间在今年的第一轮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这让身为扶贫车间主任的张秀秀对于车间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们不仅仅为个人荣誉去努力,还为车间这个集体荣誉去努力。在今年第一轮比赛当中我们车间荣获了全县的冠军车间,个人也在我们车间产生,我作为车间主任我很骄傲、很自豪。”和平镇建设村扶贫车间主任张秀秀说。

据了解,为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不返贫,该县依托泰来县瑞王汽车饰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总体思路,建立“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组建30个扶贫车间,主要开展汽车座垫编织、柳条编织、羊绒大衣缝纫等项目,共带动近1300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00余人,年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扶贫车间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壮大,涌现出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乔福军、全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产品展示大赛三等奖获得者张秀秀等典型人物,广大群众通过在车间就业,实现了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劳有所值,增强了自立自强、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志气。

扶贫车间不仅要编得好还要卖得好,今年扶贫车间搭上直播这条快车道,在扶贫车间里设立直播间,邀请县领导走进直播间和编织工人一起为手工编织的产品代言,直播销售汽车坐垫等手工产品,线上线下双向并轨真正实现“两条腿”走路的销售模式。如今的扶贫车间不仅仅是扶贫就业平台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还拓展成群众的文化娱乐舞台、互助服务驿站、矛盾调解阵地,营造具有获得感、归属感的幸福车间,幸福美好的日子,在这穿针引线间织就,在勤劳工作中圆满。

(文、图/聂勇 李铁瑞)

责编:田婷 刘越山

0
上一篇: 四川省平昌县 村居巡检助力脱贫攻坚
下一篇:黑龙江泰来县:千家“方寸地”变身“增收园”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