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黑龙江省绥化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绥化市扶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消息传来,绥化市扶贫办工作人员激动万分、百感交集。
全市6个贫困县、429个贫困村到2019年底实现高标准、高质量脱贫出列,1675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国贫县望奎成为黑龙江省首批摘帽县之一;国贫县兰西、明水以零漏评、零错退成绩,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兰西以99.07%的群众认可度高居2018年全省脱贫摘帽县榜首;深度贫困县青冈、海伦在2019年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中,也取得了零漏评、零错退的优异成绩,分别以99.68%和99.53%的群众认可度在全省最后一批贫困县退出中领跑。脱贫成效进入全省一流行列,夺得饮水安全、贫困户危房改造、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产业项目形成扶贫资产总量等多个全省单项第一。
绥化市扶贫办副主任韩英超在兰西县指导乡村脱贫攻坚工作 摄影:兰西县委宣传部
成绩见证光荣。光荣的背后,凝结着这个集体中每一位扶贫人的汗水和付出。
立足全市脱贫攻坚整体上水平、提质量,践行“打高分才算及格”“好成色才算满意”的总体要求,绥化市扶贫办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当好脱贫攻坚“参谋部”、问题整改“领头羊”、攻坚克难“先锋队”,为全市高标准、高质量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
加强考评调度,压实落靠责任
2016年绥化市扶贫办新班子组建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落靠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分工责任、驻村结对帮扶责任”等责任机制,注重发挥主要领导带头示范作用,精准督导落实市县乡村各级书记带头“遍访贫困对象”要求,市委主要领导完成43个重点乡镇遍访任务,解决实际问题120多件。
用好考评指挥棒。通过在内容上突出扶贫开发,在分值上加大考核权重。在具体考核过程当中,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较真碰硬;坚持结果导向,实现奖优罚劣;坚持目标导向,树立质量至上。使脱贫攻坚成为评价工作实绩的主阵地,争先创优的主战场。
绥化市兰西县远大镇民主村大辉奶牛养殖场
用活工作调度制。通过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市委重点工作调度会、脱贫攻坚专题推进会、调度会等,层层传导压力,调度推进工作。实行日常工作“月调度”、重点难点工作“周调度”、临时问题“随机调度”,确保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全面落实解决到位。2020年全市共召开专题研究部署脱贫攻坚会议22次,解决实际问题58件。
用实整改工作法。贯彻市委“清单制链条式”工作法,结合大数据分析,精准用好“提示单”“督办单”“成绩单”,实行“专班制”“调度制”“日报制”“督查制”,环环相扣,闭合链条,让“清单链条”到底到边,让“指挥调度”有用管用,在排除风险、推进落实、补齐短板、解决难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共下发提示单、督办单52次,指导解决问题736项,切实把问题导向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
强化政策举措、推动精准落地
绥化市扶贫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督促重点行业部门履职尽责,推动各项扶贫政策举措精准落地,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
农村饮水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重要指标之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身体健康。全市累计投资16.06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范化管理,无故障运行,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实现饮水安全有保障。
累计投资资金56.97亿元,改造“四类人群”危房15.3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1万户,所有贫困户都住上了“安全房”“暖屋子”,住房安全有保障。
绥化市明水县兴仁镇兴发笤帚糜子合作社
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待遇倾斜政策,将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三重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100%,全部实现市域内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2020年全市贫困人口享受医保报销及救助38万次、3.4亿元。有一个县级市开展了贫困人口医联共建远程诊疗,让患有重病和疑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享受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国际顶尖专家的亲自会诊和治疗,降低了贫困患者医疗费用,提高了诊疗效果,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全市累计投资18.85亿元,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市9453名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全部得到精准安置,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兜紧筑实民生底线,2020年全市为贫困户发放低保、五保、养老保险、残疾补贴等近4.25亿元。
助推产业发展,带贫致富增收
按照绥化市委提出的“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带贫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县域发展”三位一体,锛住“人均增收千元”目标,指导各县(市、区)创新实践“做强主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三变’改革、强化科技支撑、培育合作主体、发展庭院经济、扩大消费需求、组织劳务输出、生态经济双赢、文化滋养民风等“十带贫十致富”长效机制,让更多贫困群众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上增收致富。
绥化先后与广东恒大、浙江新和成、浙江金达、山东诸城兴贸、福建象屿等一批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投资建设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积蓄县域经济发展动能。
绥化市青冈县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扶贫农产品生产线
到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扶贫产业项目643个,形成扶贫资产30.5亿元,扶贫小额贷款累计发放19.45亿元,光伏扶贫电站投入17亿元,完成并网光伏扶贫项目238兆瓦,占全省39.5%,实现了产业扶贫和项目到户全覆盖。贫困人口总收入达到19.16亿元,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416元增长到2020年的1194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5.86亿元,占30.5%,收入结构更加优化。
精研政策业务,全程指导服务
绥化市扶贫办派出一名副主任常年驻县、进村、入户,点对点指导,成了扶贫干部的“老熟人”、贫困群体的“贴心人”、解决难题的“大能人”、家庭生活的“局外人”、脱贫攻坚的“关键人”。4年来,他共走访了3700多个农户,为贫困群体解决实际问题2100多件,开展各类专业教育培训350多场(次),培训人员近6万人(次),实现了县、乡、村都有脱贫攻坚政策和业务的明白人。绥化市扶贫办还组织业务骨干经常深入基层进行指导,查找问题、狠抓整改,开展培训、普及政策。
绥化市望奎县东郊镇光伏扶贫项目
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协调相关部门为贫困户送服务。采取包机包车形式,组织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全市贫困人口2020年外出务工人数达到5.3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0.77万人,其中省内务工4.25万人,省外输出1.1万人。通过组织开展“消费扶贫大集”等,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认定扶贫产品805个,销售额8.76亿元。
绥化市海伦市扶贫小林场
紧盯内生动力抓“志智双扶”,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2627期,培训农民近5.6万人次,全市实现自主创业就业1.9万人。全市培育和树立脱贫攻坚各类典型524个。牢牢把握“正面宣传引导”的主动权,2020年绥化市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开展脱贫攻坚各类典型宣传报道达381条,在国家级媒体和新闻平台报道213条,在省级媒体报道168条。
盯住重点人群防返贫牢牢把住贫困对象退出关、年终成效考核关,紧紧扭住脱贫质量这一核心内容,对标对表抓整改、抓落实。建立健全了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切实保证边缘易致贫户不滑入贫困,脱贫不稳定户不返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大数据筛查、乡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行业部门预警、农户申报等途径实时监测,根据风险原因和等级,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及时开展针对性帮扶。对于脱贫不稳定户,认真分析其“易返贫”原因,强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增强其收入的稳定可持续性;对于边缘户,仔细研判其“易致贫”风险,有针对性采取小额贷款、安排公益岗位、组织外出务工等措施;因病因残因灾等引发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的,加大兜底保障扶持力度。
组织开展入户普查,确保脱贫完成质效。从2020年3月开始,组织指导各县(市、区)提升国网数据信息质量,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7月份,绥化市5个国贫县和1个非贫困县北林区,869个村、606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接受普查。经过入户核实普查,顺利完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普查工作任务,所有贫困户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两不愁三保障”、“三通三有”等核心指标实现账实相符,达标率均为100%。
黑龙江省共有22个单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有7个先进集体进京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绥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晓光作为黑龙江省先进集体代表之一,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里亲眼目睹了大会盛况,亲耳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会后,他在接受采访时满含深情地说:“下一步,还有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我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继续精心描绘乡村振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文/黑龙江省绥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张宪民
(未署名照片均为绥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