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乡村振兴 >> 脱贫攻坚 >> 浏览文章

戴晓萧:情系民生求创新 力将扶贫为己任

2021-08-11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图:戴晓萧同志(左)与贫困户亲切交谈

戴晓萧,中共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委副书记,万秀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2015年6月被评为梧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获得了梧州五一劳动奖章、梧州市爱国拥军模范,梧州市2020年度“三年三工程”先进个人,梧州市2020年“力争上游”好集体好干部先进个人二等奖等殊荣。自分管扶贫工作以来,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以“三个创新”模式,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促脱贫奔小康,为万秀区连续四年获得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等次打下了坚实基础。

创新“扶贫+健全机制”模式,纵深推进巩固脱贫成效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戴晓萧始终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深入基层一线,聚焦“精准”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建市场,解决“水上漂”收入问题。在万秀区委通过“以建代购”模式解决辖区内17户70人“水上漂”贫困户上岸住房问题后,戴晓萧深知上岸安居,更要稳定就业,发展生产。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了让“水上漂”贫困户“搬得出、也稳得住、更能致富”,他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及村民又启动“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依托梧州高新区区位优势,盘活河口村集体土地资源,利用扶贫资金与村集体资金,在安置“水上漂”贫困户住房小区附近新建城东镇就业扶贫农贸市场,以较低的费用为上岸渔民及其他有需求的贫困户提供固定销售摊位,或其他就业岗位,有效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这一创新做法,获得自治区、梧州市媒体广泛报道。

引产业,解决“水上漂”发展问题。他还带动城东镇河口村积极发展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广西维尚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为“水上漂”等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菌种培育、销售支持等,鼓励支持“水上漂”等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建立“春和景明”花卉扶贫基地,试行“产业扶贫+承包责任制”模式,吸纳多名贫困户参与基地花卉种植管理,享受基地收益分红,曾经水上漂泊的疍家人已经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图:戴晓萧(左)调研扶贫产业

联园区,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新冠疫情后,戴晓萧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巩固脱贫成果,组织区扶贫办、人社局等部门精准指导、持续调度,对接辖区内梧州高新区、粤桂试验区两个园区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招聘会,并结合实际开发疫情防控扶贫公益岗位,增加了防疫卫生保洁员、公共场所消毒员、公共设施管理员等近70个扶贫公益性岗位,帮助所有有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就业,既稳定了收入,又巩固脱贫工作成果。

创新“扶贫+集体经济”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戴晓萧针对农村自身发展条件不足,发展模式单一,集体经济项目“造血”能力不足等发展困境,创新实行“三个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经营主体的企业化、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

推行“服务创收”发展模式。依托靠近市区、园区的地理优势,戴晓萧指导各村积极利用旧村委大楼、回建用地等,通过租赁、合作开发等方式,发展商业、酒店、餐饮、农贸市场等三产业项目22个,如指导城东镇河口村利用回建用地建设扶贫农贸市场,免费出租部分铺位给渔业组上岸贫困户,既解决周边近4万人生活采购问题,又带动贫困户增收,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多赢之路。

推行“村企联建”发展模式。该同志以挂点联系的夏郢镇为试点,创新整合村党组织、合作社、镇商会、合作商、村民等力量成立集体股本公司,通过组织机构联建、信息资源联享、项目建设联营、集体经济联推、服务群众联做的方式,联合镇辖23个村抱团建立“富郢集体经济‘发展联盟’”,走集体经济“一核多元、五联强基”发展新路子。目前已开展扶贫消费订单、“幸福人饮”工程、肉猪养殖、工程机械、沙石加工销售等项目,仅半年时间营业额达150余万,促进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

推行“电商+产业”销售模式。大力支持各村集体合作社与广西知名文创公司合作,将民安花生油、城东石泉米粉、小绿蛋、小香米、农家腐竹等20多种特色扶贫产品,进行统一设计、包装、推广,利用“西江乡上”电商平台和市区实体店,进行线上线下展示销售,积极将万秀区村集体经济项目及农户产品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年均销售金额达300多万元,推动全区32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部分村达到50万元以上。

创新“扶贫+乡村振兴”模式,紧扣核心加快奔康进程

戴晓萧深入一线调研,立足万秀丰富资源,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图:戴晓萧(左一)与驻村第一书记亲切交流

大力实施“东融”战略,发展现代农业促脱贫。戴晓萧积极把握住东部产业转移和全面“东融”战略时机,引进44家农业企业进驻,加快推动思良江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思委米”产业核心示范区、上品荟食用菌种植基地等产业扶贫基地建设,鼓励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就地务工等方式,促进增产增收。2020年万秀区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达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49元,增长9.2%。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脱贫。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303万元,实施扶贫项目36个,全面完成2019年扶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开展农村“三清三拆”改造,完成10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和10个设施完善型村庄改造,乡村面貌大为改观。整合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重点推进镇安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河口、思安和旺步村等示范点建设。全市农村智慧党建平台启动仪式在镇安村举行,城东镇河口村获评为梧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村”,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促脱贫。戴晓萧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力量,他重视企业服务,了解到夏郢镇周睦村的返乡青年创办的茶厂因电力供应不足,遇到烧水烧不动、风扇运转不了、茶叶生产慢,导致产能有限,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他推动辖区企业当好“电小二”,想方设法协调南方电网广西梧州供电局增加一条380伏的高压专线,满足了茶厂日常经营生产所需,并协调梧州供电局陆续对夏郢镇所辖22个行政村进行电力升级改造,让偏远山区电压更稳定,村民生活更便利,产业发展更有底气。如今,该茶厂茶叶年产量接近300吨,在梧州市区设立了6家专卖店,经销商覆盖华北、华中等地区,同时与12家农村合作社合作,促进了上千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图、文/中共梧州市万秀区委办公室

0
上一篇: 千支团队同绘乡村孩子“七彩假期”
下一篇:藏毯手艺匠人盆达—— 纺染绘编 穿梭成织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