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文化 >> 浏览文章

马扎小课堂 致富帮大忙

2024-01-24 来源:农民日报 朱桂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加入收藏

“这几年呀,国家出了很多好政策,帮着咱老百姓把地种好,对蔬菜大棚的政策更好,包括搞滴灌啊、喷灌呀,买大棚卷帘机啥的,很多都会有补贴。有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大伙儿就能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更多致富门路。”日前,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汇鑫街道北邱村,虽然室外气温骤降,蔬菜大棚基地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50多位村民坐在马扎上,围坐在党的二十大代表杜立芝身边,听她用乡村土话宣讲国家政策。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满面笑容。

  在高唐,像这样的“马扎课堂”遍及乡村,很受群众欢迎。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高唐县落实“四下基层”要求,创新党的政策、理论宣讲方式,以杜立芝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为依托,吸纳农林水牧副渔、司法民政卫生、交通土管住建等全县各领域党代表,组建杜立芝宣讲专家库,组织专家库成员走出会议室,离开宣讲台,带着小马扎,走到大棚基地、地头村口、社区小区,把群众聚拢一处,以为民解难为切入点,不仅讲解惠民政策,还用家乡土话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政策+服务”的内容、拉家常话式的宣讲,让百姓一听就懂。目前专家团队成员达到116人,开展“马扎课堂”150余场,“听课”受益农民群众6200多人。

  遍及高唐的“马扎课堂”,送技术、传党声、鼓干劲,为越来越多有志创业的乡村人才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高唐一直有着“锦鲤故里”的美誉,锦鲤养殖户不在少数。常有人慕名而来,在锦鲤小镇——三十里铺镇的“马扎课堂”上询问锦鲤的养殖技巧。“自己繁育的鱼苗孵化率连30%都不到,尝试了各种办法就是找不到原因,急得我满嘴是泡。”锦鲤养殖户马传升反映情况。通过专业机构的水质检测,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成员、专家团队水产养殖专家张健发现水质中一项指标偏高,但没人能断定这就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张健通过实验,证实了这种异常只影响孵化率,对锦鲤的生长没有影响,建议马传升安装净水设施,当年的鱼苗繁育孵化率便提高到80%以上。

  高唐县把流动的“马扎课堂”与固定的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贯通,推行驻室接待“坐诊”、现场解惑“问诊”、深入群众“出诊”、联动解决“会诊”、定期跟踪“复诊”的“五诊”工作法,形成民声收集、办理、反馈全程闭环,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履职。

  各级工作室每月设立驻室接待日,定期开展驻室接待活动;优选服务主题,每月组织党代表专家团队进社区开展“马扎课堂”、义务劳动等志愿活动。有的农民在听了几场“马扎课堂”后,种植理念有了大转变。鱼邱湖街道麻庄村农民李金阳听了第一场“马扎课堂”关于国家鼓励适度规模种植的政策后,返乡租赁200亩地种粮食,当年纯收入10万元。听了第二场“马扎课堂”后,他开始了新种植技术试验,先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接着又试验玉米和小麦新品种,成为良种、良法、良机、良艺集成化基地,筛选出适合本县种植的优良小麦。2023年,他的800亩玉米平均亩产762公斤,“吨半粮”示范田小麦产量达到了每亩687公斤。随后,李金阳被评选为杜立芝团队村级联络员,被认定为农民助理农艺师。接下来,他也办起了自己的“马扎课堂”,给父老乡亲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当起了科技二传手。目前,杜立芝专家团队成员已“坐诊”接听热线3150多个,通过“马扎课堂”主动“问诊”“出诊”174次,累计解决难题3350多个。

  线下火爆,线上同样热闹。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开设抖音、微信官方账号等网上课堂,进一步扩大“会诊”覆盖面,目前共发布视频412个,累计受众30万余人次,传播范围早已跨出了县界、市界。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实行党代表服务项目化管理,开展常态化调研“复诊”,截至2023年10月底,82支县镇两级服务团队确定的58件服务项目已完成42件。


0
上一篇: “村BA”篮球场旧貌换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