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有复杂的情况、鲜活的百态、真实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践行“四下基层”,要主动、自觉地将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切实把“民心”当成一切工作出发点。
政策主张下乡村,凝聚党建合力。要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见行见效,就要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宣讲就走向哪里,还要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党员干部在把理论政策学深学透的基础上,既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政策性文件转换为大众化语言,学术性名词通俗化阐释,又要创新宣讲形式,设问题、讲故事、明事理。比如,用好“村头板凳会”,就地取材,把政策理论掰开揉碎,把身边事融入理论之中,以“大众话”促“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举措,尝到“甜头”更看到“盼头”。
调查研究下乡村,到基层找办法。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党员干部要多往车间工地走、多在田间地头蹲、多到背街小巷看、多与普通百姓聊,沉到一线,倾听群众的各种呼声,把群众的诉求与想法反映上来。根据具体实际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自觉拜群众为师,以群众为镜,善于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信访接待下乡村,变“坐诊”为“出诊”。群众利益无小事,信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始终将自己视为群众的一员,把心贴近群众。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把工作重心下移,变百姓上访为党员干部下访,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治理体系,依法依规、用心用情着力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现场办公下乡村,直击基层现场。现场办公有利于为基层提供快捷、精准、优质的服务,解剖每一个问题,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通过“党委带着支部干,支部带着党员干”,把破旧农房改为精品民宿,昔日不起眼的村子变成了今日的旅游胜地。当下,有些乡村仍然存在交通设施建设、卫生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更需要党员干部敢于到矛盾相对集中、问题相对复杂的地方去,与广大群众“面对面”、与基层问题“硬碰硬”,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作者单位:浙江淳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