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山西讯 今年开春以来,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出现历史上十分罕见的旱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出台了《神池县2020年抗旱救灾实施意见》,从八方面精准发力,力争最大程度降低旱灾影响,做到脱贫攻坚抗旱救灾两不误,确保农民收入稳定、社会稳定。
以工代赈——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该县以增加农户收入为根本点,结合全县上下正在开展的“三整一提”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五治三建一改一提升”专项行动、“两下两进两拆双修一提升”专项行动,由县政府安排直接到村专项资金3000万元,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本地劳动力进行项目建设,让本地农户参与务工,增加农户工资性收入。同时,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资建设项目,优先吸纳当地农村贫困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务工。
自主创业——注入增收致富活力。该县对农民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一定的场地租赁补贴,并按照带动就业人数比例,给予1000-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贫困户首次自主创业人员经办的企业可享受5万-1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期限3年);鼓励贫困户参加农业机械、大型机械、货运车辆等驾驶技能培训,2020年取得B2、A1等相关证书后,给予1000-3000元补贴。
劳务品牌——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该县依托“神池饼匠、神池月嫂、神池辅警”劳务品牌,带动实施“三保”(保姆、保安、保洁)就业项目,同时加大补贴力度,对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一次性500-800元的交通补贴;开展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外出务工服务,按照劳动力上岗比例,给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职业介绍补贴;鼓励参加中国航信集团组织的家政月嫂培训,就业者航信集团再给予1000元/月/人的就业奖励;鼓励 18-35岁高中以上男性青年到新疆担任辅警工作,提高家庭整体收入水平。
加大补贴——提升贫困户就业率。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扶贫车间,航信集团按照吸纳贫困户比例,给予“神池扶贫车间、神池月饼加工扶贫车间”企业800-3000元/人的培训就业补贴。同时,在此基础上,按照企业吸纳易地搬迁贫困户的数量给予3000-8000元的奖励。
公益岗位——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该县各乡(镇)、社区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收益,多元化开发护林、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聘用本村贫困户就业,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交通、住建、林业等职能部门大力开发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护林防火等一批公益性社会服务类岗位,聘用当地贫困户,增加贫困户工资性收入;教育、医院、市场监管等独立院落办公的单位和企业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开发保洁、门卫等公益扶贫岗位,安置易地搬迁零就业家庭贫困户就业。
以奖代补——扶持养殖促增收。以牧补农、以牧促农,以养补农、以补促养,通过羊、牛、猪三大产业,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让健康养殖业真正成为神池的富民产业。对有养殖条件、养殖基础、养殖意愿在村常住的贫困户,以奖代补发放妊娠湖羊或湖羊母羊,每人1只,每户不超3只;对有养殖条件、养殖基础、养殖意愿在村常住的非贫困户,以奖代补给予3万元的养羊贴息贷款扶持(期限2年),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提高收入水平;对养殖基础母羊30只以上的非贫困户养殖大户,以奖代补置换一只杜湖神羊种公羊或湖羊种公羊;对养殖基础母羊20只以上的非贫困户养殖大户,免费给予人工授精。在村常住贫困户从县外新购入能繁母牛进行自养的,给予养殖补贴3000元/头(上限2头);在村常住非贫困户从县外新购入能繁母牛进行自养的,给予3万元的养牛贴息贷款扶持(期限2年);在村常住贫困户新购入能繁母猪进行自养的,给予养殖补贴1000元/只(上限5只);在村常住非贫困户新购入能繁母猪进行自养的,给予每户3万元的养猪贴息贷款扶持(期限为2年)。
以补促调——科学种植稳增收。该县针对当前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以补促调,以打造红芸豆绿色高产创建示范县为契机,实施红芸豆特色种植补贴政策,每亩补贴100元,促进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力争年底红芸豆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继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补贴力度,每亩补贴500元,并为农户交纳中药材农业保险48元/亩,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力争年底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以上,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积极引导农户客观科学地应对旱情,适当调整种植计划,未播种的可以改播为生长期较短的作物或者饲草,对已出苗作物,如有降雨及时查苗补苗,对南瓜、马铃薯等穴播作物推广抗旱“坐水种”等旱田保苗节水灌溉技术。
强化保障——降低农户旱情损失。该县创新农业保险机制,在现有玉米、谷子、马铃薯、红芸豆、胡麻等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基础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志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加大对农作物保险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南瓜、莜麦、黑豆、向日葵等农作物的商业保险业务体系,充分调动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争达到应保尽保,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的旱情损失。深入一线加强旱情调研,强化服务指导,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组织农户利用现有条件拉水补灌。同时,加大对东湖中水水库建设的推动力度,提升中水灌溉效率。强化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对受旱情影响严重的农户,要加大社会救助、临时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合理的救助,切实织密织牢社会救助保障网。强化人工增雨。气象局密切关注天气,全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工作,做好降雨过程、土壤墒情、气温变化等信息的预测预报。目前,购买了一架增雨火箭架、20发增雨火箭,随时等待适合事宜进行人工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