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流水镇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东岸,属于大洪山余脉,版图面积582平方公里,占宜城市版图面积1/4,东、南、北三面分别与随州市、荆门市、枣阳市接壤,拥有“六横六纵”交通网。
全镇总人口5.5万人,辖28个行政村(含8个南水北调移民村),4个社区,镇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共55个党支部,2049名党员。全镇有西瓜、食用菌、生猪和林果四大主导产业,是著名的“湖北省西瓜第一镇”“湖北省特色镇”“省品牌建设示范镇”“中国瓜乡名镇”。
202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82元,连续几年成为宜城市所辖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的乡镇。近年来,流水镇曾荣获湖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湖北省卫生乡镇(街道),襄阳市“森林城镇”、襄阳市2020年度无疫乡镇、2018年襄阳市作风建设“落实年”先进集体、襄阳市五四红旗团委,宜城市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成绩突出单位、“三访一促”活动优秀单位、“新时代标兵”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单位、法制宜城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宜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宜城市食品药品先进单位、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余卓伟 摄
2019年1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消息,确定115个县(市、区)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湖北省6地入选,宜城市是襄阳市唯一入选县市。
作为试点乡镇,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按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要求,坚持党建引领,让乡村有“活”力;以产业为引擎,让乡村有“能”力;以文明领航,让乡村有魅力,积极探索一条富有宜城特色的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子。
强基固本,让基层党组织威信立起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建引领,是流水镇乡村治理工作的“固本”之策。“不好意思啊,刚刚从工地上回来,百日攻坚在行动,乡村振兴在推进,一刻也不敢歇脚啊。”11月18日,记者来到黄岗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汉生比约定时间晚到了一些,他的裤腿和鞋子上沾满了泥土。
过去,黄岗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滞后。如今,它一跃成为产业强、村民富的先进村,这得益于一个坚强的“红色堡垒”。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几经考察,2017年9月,退休的刘汉生被请了回来,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汉生上任后首先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清理闲置土地。十天内清理出闲置荒地4620亩、230口堰塘,废除110份不合法、不合规的承包合同。所有土地、堰塘的承包重新张榜公示,公平竞争。“公平、公开、公正让群众看到了村党支部的公心,正因为有了公心,才让群众对我们有了信心。”刘汉生说。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流水镇党建工作激活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在黄冲村当党支部书记可谓‘压力山大’。因为黄冲村是‘老典型’、富裕村,群众衡量书记是否称职,是看大家的日子是否一天比一天好、收入一天比一天多。”黄冲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富说,他担任黄冲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不敢有丝毫懈怠。“所有项目在进行大面积推广前,都由我们村干部先试,试验成功了才普及。成功了大家都受益,不成功只是我们村干部遭受损失,不会让群众跟着赔钱,这是我们村的传统。”
在刘台村,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党员干部先试先行,这也成为了一种“约定”。
王金波摄
刘台实业有限公司成立,群众都在观望。党员干部带头先入股。村集体出资占比67%,社会自然人33%。这其中,社会自然人中就包括村支“两委”成员和部分党员共13人。
近两年,公司开始赚钱了,公司又吸纳了村里群众入股,目前入股人数已近50人。“在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只有和群众保持同心同频,只有把群众利益置于头顶,才能厚植党在基层的根基,才能强化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流水镇党委书记黄锋说。
因地制宜,让强村富民的产业强起来
2020年11月18日,刘汉生高兴地告诉记者,黄岗村近期已与深圳一家水果批发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负责销售该村的黄桃等时令水果。
李劲松摄
2018年初,刚当上黄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刘汉生总在琢磨一件事:本村种植的黄桃8月前后上市时,最高只能卖到两元一斤,而附近乡镇的一家种植户的黄桃由于提前上市,价格卖到七八元。
刘汉生动起了“脑筋”。他带着七组种桃大户郭代友专门来到邻村种植户家拜访,“秘密”终于掌握了。于是,先在郭代友的桃园试种了50亩,当年改良,当年收益。第二年扩大规模,增加到了120亩。
2019年底,郭代友种植的120亩共4000棵黄桃树的果子卖了50多万元。他家的黄桃在6月份就成熟,当时的市场售价为每斤7元。两个月后,当黄桃大面积上市的时候,他家的黄桃早已销售一空。
八组的徐付全同样很“牛”。2019年,他的700棵新品种大芙蓉李喜获丰收,还长在树上就被经销商预订一空。仅这一个品种就卖出11万元。
成功扶持了几个种植典型户,让观望的群众不再犹豫,都围着刘汉生和村党支部一班人转了起来,刘汉生开始布局全村的水果产业发展。
目前,黄岗村先后成立家庭农场10余个,主要发展林果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平均年收入15万元;注册成立了新农特色产业合作社,网罗种植大户种植黄桃、水蜜桃等精品桃1000亩;成功引进了湖北金肥牛绿色牧业有限公司,投资近4000万元,年出栏成品肥牛600头以上,实现收入1500万元,带动近100人就业。
刘台村的发展几经波折,村企业发展与村集体发展“两张皮”,各自为政,导致资源严重浪费。流水镇党委政府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并开出“药方”,成立合作社,将企业串联起来“抱团取暖”,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刘台村的优质水稻种植形成了以育苗公司和粮食加工企业为依托、公司加农户的良性发展道路。为改变过去种植品种单一,刘台村紧跟创新步伐,搭上科技快车,与隆平高科公司合作,提高了水稻附加值,使得每亩水稻增收100元-200元。2019年,刘台村7000亩地共收割1500万斤水稻,收入达1.25亿元。
共建共治,把党和群众的心连起来
2018年年初,黄岗村一村民故意将村里的下水管道打破。刚当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刘汉生找到该村民,严厉指责其破坏公共财产的行为。最终,该村民不得不买了水管并安装好。“村民有矛盾我去调解,村民有委屈我去道歉。答应村民的事情,至多不能超过一个星期,必须回复。”刘汉生说。
为方便群众随时找到他,刘汉生把办公室和宿舍都设在村委会。顾不上回家,就在办公室吃泡面,也坚决不到老百姓家里吃喝。“遇到村里老年人推车上坡,主动上前‘搭把手’;开车遇到群众时,主动让一让;群众有烦心事,主动靠上去沟通一下。”刘汉生说,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让他和群众的心越走越近。“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比如红白喜事的办理规模,村里评比‘好婆婆’‘好媳妇’,群众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都是靠村规民约规范的。”刘台村党支部书记赵永东说。
村规民约“约”出了文明新风尚,让乡村文化“活”了起来,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乡村治理的实效彰显了出来。共商共议,群众代表会开进村民心里。“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流水镇的乡村社会治理让全镇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的话语权更多了,邻里间的纠纷变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流水镇党委书记黄锋说。
文/流水镇办公室主任 王金波
编辑:许亚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