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乡村振兴 >> 治理 >> 浏览文章

算好集约账 做活“地”文章——内蒙古扎赉特旗建设和美乡村掠影

2024-01-10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加入收藏

烟花璀璨,鞭炮齐鸣。新年元旦前夕,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努文木仁乡新民新村289户村民迎来了翘首以盼的大喜事,他们终于圆了“新居梦”。

  新居乔迁仪式上,村民们载歌载舞、喜气洋洋,领取新房钥匙的队伍排了很长,欢声笑语更是传了很远。“激动到睡不着觉,一大早就来到现场,就怕来晚了。期盼已久的新房钥匙终于到手了,马上就能住上新房了,真是太开心了。”拿到新房钥匙的村民阮晓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马不停蹄带领一家老小看新房。

  在新民新村居住区,一栋栋灰白相间的小楼整齐矗立、宁静祥和。看着窗外嬉笑玩闹的孩童、宽敞明亮的新家,李桂杰喜不自禁地说:“新小区档次高、功能齐全,没想到我们农民也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楼房,以后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2022年,新民新村被确定为扎赉特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先行先试试点村。新民新村涉及群众492户1857人,集体建设用地1104亩。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把3个分散的自然屯集中起来,建设居住区、粮食仓储区、农机具存放区、养殖区、基础设施配套区、公共服务区、怀思区,还有幼儿园、幸福院、卫生室、集体取暖锅炉房、污水处理厂等,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仅用地208亩。原本闲置的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后变成了800多亩高标准农田。

  乔迁新居,“迁”出百姓稳稳的幸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资产盘活后,腾出的耕地使用权还归村集体所有,增加了集体收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养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后续我们会为村民补贴取暖费、物业费。”新民新村党支部书记徐洪波说。

  让村民“安居”的同时,续写好产业发展“后半篇文章”更加重要。今后,新民村将采取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和支持村民以资金、资产或技术等入股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全力保障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增收。“下一步将通过鼓励扶持、产业带动,建设优质水稻基地,增加种养殖户收入。”徐洪波告诉记者。

  新民新村的实践,是扎赉特旗用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进农牧民福祉、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2022年,扎赉特旗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19个,已复垦耕地4198.65亩。2023年,复垦耕地面积2974亩。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补库项目,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拓宽了乡村发展路径,壮大了嘎查村集体经济,助力群众增收降本,有效提升了粮食产能。

  经过一年多的推广,如今扎赉特旗由分散实施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项目向系统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过渡,推广“增减挂钩+生态修复”模式。

  眼下,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项目正在火热推进。在一期工程中,全镇共有6个村20个屯参与,主要采取单村安置和多村联建的方式,集中规划乡村振兴样板新区。群众搬迁后得到货币补偿,并可回购高标准电梯住宅楼。

  “我们在免费配套建设的同时,还为搬迁户免费配套建设仓房、菜园、人畜分离小区,农机库房,粮食储藏区等设施,最大限度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好力保镇党委书记鲁永泽说,该项目充分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布局,打造民生升级版的“增减挂钩”。

  “这个政策真是太好了,大家都非常认可,现在大家就等着到时候搬进楼房了。”好力保镇先锋村村民刘海民拿着拆迁安置协议书开心地说。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好政策给我们带来四大收益,耕地得新增、财政得收入、集体得收益、群众得实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补足了后劲儿。”扎赉特旗副旗长刘国民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顺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了发展活力。


0
上一篇: “源头活水”润乡野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