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产 业 >> 滚动新闻 >> 浏览文章

近年关,小心“快递到付”骗局

2021-01-29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未知   加入收藏

春节假期临近,许多网友反馈,收到过这样的快递:明明没有购物,却意外收到包裹,还要自己付邮费。当付费打开包裹后发现,包裹内多是质次价廉的物品……记者调查发现,“到付快递”“盲发快递”的背后,伴随着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和买卖,而一些“网红”的直播带货,也似乎加入了这条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诈骗分子通过不同渠道获取客户信息后,不需要客户下单购买产品就发货,利用到付款和实际货品的价格差获利。

从媒体调查的情况看,虽然有不少人被骗,但报案的人却很少,因为单次金额小与维权成本高的不对称性,许多消费者不愿运费自付或漫长的“折腾”而放弃退货。因此“货到付款”的骗局以不同形式在全国遍地“开花”。

“快递到付”骗局之所以行得通,除了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不到位,还与两个问题有关。一是泄露、变卖个人信息的老问题没有解决,让不法分子掌握了很多人的地址、电话号码、淘宝账号名称等信息;二是一些快递公司员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记者暗访可知,一些员工为了拿到“提成”,哪怕知道有人在筹备“到付骗局”也不管不顾。

在百度贴吧中,只要输入与快递、面单、物流等相关的字眼,一些信息交易的内容就呈现在眼前。在一个名叫“单号吧”的贴吧,一名叫“断桥烟雨”的卖家,声称自己所售卖的“都是别人的真实订单”、“188元,想要多少(数据)有多少。”

目前,按照快递公司的管理模式,快递员揽件有提成,那么发货量越多,提成也就越高。可见,快递公司、快递员均能从“到付快递”骗局里获利,也就缺乏拒绝的动力,甚至还会主动配合骗子,帮其填报虚假信息、代收钱款,致使“到付快递”骗局能够畅通无阻。

除了此前媒体报道的快递企业内部流出信息之外,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带货”,也成了泄露用户隐私的新渠道。“我这边数据有好几十万条,数据精准。”一个QQ名叫“诚信赢天下”的卖家为表示数据可靠,他发来一份“快手直播卖货的数据”。记者打开后看到,这份数据共有49人,主要包括收货人姓名、电话、平台ID、所下单购买货物、收货地址等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网友确实没有能力保护个人信息。一旦发生泄露用户信息的情况,社交媒体平台即使不承担法律责任,没办法做到控制点对点的信息安全,但也应该有预案,从技术上、制度上制订一些保障办法和惩罚措施。

同时有律师也提醒,用户对于来路不明的包裹不要轻易签收,涉及货到付款更要谨慎验货。在平时签收快递和扔快递盒的环节,也要注意尽力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来源: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编辑:李雪娇


0
上一篇: 上市在即的“快手”仍需闯关
下一篇:启信宝SaaS版获“可信云”服务评估认证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