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至今,我已经履职10年,见证了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辽宁省委会副主委、辽宁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岳泽慧说。
10年来,岳泽慧聚焦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每年精心提出1份到2份提案。她的提案立足专业所长和本职工作,持续回应民生关切。岳泽慧认为,提案要反映自己所从事或熟悉领域的问题,应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的有益经验,通过提案在更大范围推广;暂时无法解决的难题,通过提案表达合理建议。”岳泽慧说。
今年的全国两会,岳泽慧准备了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提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老龄化的积极举措,但目前试点城市有限,覆盖人群较少,服务项目及标准也不统一。”她建议,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建立稳定筹资机制,建立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提高长期护理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无调研不提案。”岳泽慧表示,只有通过调研,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才能提出切实的、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的提案,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职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一份责任,不仅要考虑民众的期盼,还要考虑实施的条件和时机,将提案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在岳泽慧看来,如今提案的质量不断提高,提案的办理效率和成效也有明显改进。委员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所提提案靶向准、能落地。承办单位愈发重视提案办理,高效处理、认真答复,及时吸收可行建议,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会持续关注。
得知自己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岳泽慧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怎样更好履职尽责?不仅要保持满腔热忱,还要对自己更加严格要求,才能把这些问题解答好。”岳泽慧表示,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
在履职中收获成长
连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岳泽慧,与记者分享了一项她的观察:全国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在不断提升。
一方面是提案水平的提升,提出的提案更具针对性,建议举措可操作性更强;另一方面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具系统思维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政策的能力更强。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意味着要肩负重托献良策、心怀民生履职能。如何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如何为决策提出科学建议?这些问题需要委员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在每一场协商座谈和调研中深入分析,认真总结,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