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洲,亚洲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得磕磕绊绊。长期以来,尽管亚洲三大经济体—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保持着紧密的经济贸易合作,三国之间却迟迟没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也未能落实属于三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然而,2019年12月24日,在成都顺利举办的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成都会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再次将中日韩FTA的进展带到公众视野。
会后,中方表示,成都会议开得务实、坦诚、高效,取得丰硕成果。20年来,中日韩合作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三国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已成为东亚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一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在2008年12月举行的,到现在,这个机制也运行了近12年。回顾过去12年,中日韩三国间的经贸合作,整体上呈现四大特点。”盘古智库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罗震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他指出,
三国的关系跌宕起伏,没有太坏、没有太好,竞争激烈但仍有底线。
全球化背景下,中日韩三国均希望在经济层面有所作为,自身发展诉求较强,有时候容易释放出民族主义,导致相互间的竞争加剧。然而,三个国家联系密切,一衣带水,若无底线竞争,将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因而大家都有底线。
中日韩合作均是三个国家在对外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日韩的合作对东北亚而言极其重要,但三国内部各自有更加深刻的目标。中国希望东北亚在稳定中发展,因为良好的大环境有利于中国内部改革开放的推进。对韩国而言,东北亚是韩国走向世界的关键环节。日本,则一直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这种理想的实现也需要以东北亚的强大与稳定为背景。
中日韩的经贸合作受相关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以朝鲜因素和美国因素最为明显。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都在强调中日韩的合作,而中日韩自贸区被提出也有13年之久,但至今没能落实;其中,美国的掣肘效应非常明显。日本和韩国分别是美国的盟国,在美国的影响下,日韩两国对中日韩FTA的态度比较微妙。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胡乱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也给日本和韩国带来巨大压力。“尽管这令日韩在一定程度上努力寻找对外贸易的新契机,但对中日韩FTA而言,美国因素主要带来的还是消极影响”,罗震如此强调。
朝鲜方面,核问题一直十分敏感,相关的制裁、演习、相互威胁等政策主张,严重影响了东北亚的安全环境。而安全的东北亚环境,恰恰是中日韩合作成功的前提与基础。
中日韩的经济贸易合作一直牵动东亚、甚至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经济的“心弦”。
为什么?罗震解释说:“因为中日韩分别是世界上第二大、第三大、第十一大经济体。2019年,中日韩三国的GDP总量有望达到21万亿美元,接近美国主导的北美新贸易协定,比日本主导的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还要多大概8万亿美元。当前经济形势不好,但东亚地区几乎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区域,其中一半还多的贡献来自于中日韩。可见,如果中日韩加深经贸合作,会对东亚地区甚至世界经济产生更加重要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