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交往中,风云变化,中缅关系始终经受住了考验,历久弥坚。
2020年1月17日至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缅甸进行了国事访问,行程紧凑,成果丰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缅情谊步入了新时代,双方合作也将在两国人民的期待中日益深化。
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两国在1950年6月8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十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缅两国在各自的城市互设总领事馆,且先后在航空、公路运输、邮政电讯、邮政包裹以及贸易、技术、经济援助和支付等领域签订了合作协议。60年代初,中国还曾先后在缅甸援助建立造纸厂、纺织厂、糖厂等。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缅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更是全面展开,取得了巨大成就。
缅甸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2018年,缅甸联邦政府成立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领导委员会,由缅甸总统温敏签字通告、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担任主席。
“习主席此次国事访问目的之一,就是要探讨中国和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合作,推动两国互联互通项目落地生根。例如,推动中缅经济走廊的建设,由概念规划转入实质性建设。”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中缅经济走廊经中方建议,由中缅共同建设。其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到曼德勒,然后分别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形成“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大合作格局,对沿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当前,中缅经济走廊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
双方已确定边境经济合作区优先选址并各自成立工作组;
中方已向缅方递交中缅铁路木姐—曼德勒段可行性研究并完成社评、环评等工作;
中缅公路木姐—提坚—曼德勒和内比都—皎漂段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拟于近期分批分段提交项目商业建议方案;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双方在边境交割电价及仰光落地电价等方面的共识越来越多。
“缅甸对于中国维护经济安全格外重要。皎漂港的建设,将减少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在美国对华进行战略遏制的背景下,缅甸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重点国家。中国为争取缅甸,需要加强双方高层交往,推进双方在大项目上的合作。可以说,此次国事访问是巩固中缅双边关系的重要举措。”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晓泉这样告诉《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皎漂港位于缅甸若开邦的兰里岛北端城镇皎漂经济特区,是兰里岛和大陆构成的一个南北向的狭长海港。而皎漂经济特区是继仰光迪洛瓦经济特区、缅南土瓦经济特区之后的缅甸第三个经济特区。该经济特区目前仍处于开发阶段。
梁海明对记者强调,中缅关系的特殊之处在于两国政治上巩固互信、经济上深度合作、国际地区问题上密切配合、民间往来频繁。“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加强和缅甸的进一步合作,还可以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深入合作。这是因为,中国和缅甸的关系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就是用于处理中国和缅甸的关系,从而奠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准则。”因此,中缅关系良好,不仅有利于中国和缅甸两个国家,也有利于周边国家。